健康雲

她胸痛一週以為得「肺病」 檢查才知舉重硬撐拉傷胸壁

▲胸痛,胸口痛,。(圖/記者李佳蓉攝)

▲吸氣就痛...她胸痛一週以為得「肺病」,醫檢查卻說安啦!(圖/示意圖,非文中當事人/記者李佳蓉攝)

記者嚴云岑/台北報導

40多歲林小姐,右胸疼痛約一週,除了用手按壓有明顯痛點,當她深吸氣時或是抬高右手時也會引起疼痛,擔心自己可能得肺病,進而就醫檢查,沒想到醫師聽完病史後,直呼「安啦」。

收治患者的書田診所家醫科主治醫師周明文表示,胸部疼痛有許多原因,如心臟、肺部相關疾病,胸壁肌肉拉傷、帶狀疱疹、食道及腸胃問題,焦慮等都可能引起胸痛。門診中不少主訴胸部疼痛的患者,擔心是心臟或肺部的疾病緊張不已,其實胸痛也可能是胸壁肌肉出問題。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吸氣就痛...她胸痛一週以為得「肺病」 醫檢查卻說安啦!。(圖/書田診所提供)

▲林小姐胸痛是胸壁肌肉拉傷所致。(圖/書田診所提供)

胸壁是由12對肋骨構成,肋骨間的肌肉,稱之為肋間肌,肋間肌之外,還有許多層的肌肉,任何一條肌肉的受傷,皆屬胸壁肌肉拉傷,主要症狀包括有明顯痛點,用手按壓就會疼痛;任何動作若拉扯到受傷的肌肉,就會引起疼痛,如深吸氣、咳嗽、舉手、轉身等動作。

周明文提到,林小姐到診間後,主訴有運動習慣,一週前參加舉重健身課程,上課數十分鐘後,覺得無法支撐,但礙於同儕壓力,勉強撐下去,回家後就開始出現胸痛症狀,綜合上述病史,診斷為運動引起的「胸壁肌肉拉傷」,只需靠肌肉鬆弛劑治療,適當休息就能恢復。

▲吸氣就痛...她胸痛一週以為得「肺病」 醫檢查卻說安啦!。(圖/書田診所提供)

▲書田診所家醫科主治醫師周明文說明胸壁肌肉拉傷。(圖/書田診所提供)

「運動不當,小心胸壁肌肉拉傷!」周明文建議,要避免運胸壁肌肉拉傷,有運動習慣者,應降低運動強度,避免氣喘吁吁;咳嗽時應壓住疼痛點,避免因胸部反覆擴張,再度拉傷胸壁肌,也要避免做會引起疼痛的動作或姿勢。

此外,周明文提醒,民眾不可為了想測試胸口是否仍疼痛,就猛搓或按壓疼痛點,反而會造成肌肉再次受傷。若胸口持續出現不明疼痛請勿自行猜測病情,建議儘速找尋專科醫師診斷把握治療時機。

關鍵字: 胸壁疼痛症候群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推薦閱讀

台北到屏東適應花半年 恆春「最辣藥師」愛上南部人情味

陸醫學研究「把台灣納一省」 《刺胳針》全文刊登衛福部抗議信

塗防曬劑≠安全!夏天紫外線炸裂 「3原則」戰勝艷陽天

出國旅遊易染5種病!就醫留妥3資料 健保「有條件」退你錢

喝咖啡會成癮? 營養師破解「3大迷思」:小於這量就OK

女童咳嗽「臉慘白」...診所醫機警幫抽血 轉院果然揪出癌

細菌鑽進牙齦傷口!超音波洗牙 有「這6種病」的你當心了

走路滑手機...她遭單車架絆倒「刺穿臉頰」 只差1cm就失明

左上腹痛一週後「飄移到下腹」 竟不是腸胃道出問題!

子宮肌腺症「自行停藥」 她換來爆炸經痛...煮飯差點燒掉家

台灣緊急心導管治療重要推手 黃瑞仁用拓荒者精神翻轉逆境

醫界3典範形塑風格 黃瑞仁以「僕人式領導」打造幸福團隊

長庚研究:長者睡眠差「腦中廢物排不出」 加速神經退化

ChatGPT成癮「對兒少影響更大」 醫憂:成為逃避壓力的出口

台首例ChatGPT成癮症 男愛上AI情人「每天互動600次」生活失控

貧血、感冒恐是急性血癌!基因檢測+創新藥物 助落實精準治療

「健康魔人」無症狀 一動作發現罹癌:救了自己的命!

腦袋亂成一團、心情卡卡?日媒熱推「寫作式冥想」4大好處+療癒感一次看懂

猩紅熱創5年新高!疾管署:噬肉菌社區流行「3至12歲最多」

土城殺妻引「保護令無用」質疑 衛福部:將了解此案處理程序

產後憂鬱不是靠「老公&爸媽」就能撐過 429位產婦的「調查報告」揭開社會隱性風險

土城男當街砍妻 婦團:「保護令核發前後」暴力嚴重度會增加

新生兒腸病毒5死 疾管署公布建議:媽媽疑似感染應停餵母乳

壓力一來就狂吃?營養師曝「壓力胖元兇」 3招穩住賀爾蒙甩脂肪

每天走1萬步就能瘦?你可以靠4招開啟「燃脂模式」多數人第3點都搞錯

年輕人染梅毒連4年暴增 24歲以下即起可免費快篩

喝一杯不會怎樣啦?她一戒酒就瘦9公斤「開啟人生新副本」還找出過度飲酒的原因!

土城男當街砍妻 醫分析「心理狀態極端」:存在強烈毀滅慾

網路突狂冒「中草藥師」證書!藥師怒批違法 衛福部要查

勒頸是家暴致命警訊 醫:伴侶出現6行為快求助

裕毛屋「生魚片醬油」防腐劑超標 越南榴槤農藥殘留違規

天熱吃很少卻變胖?醫揭「3大關鍵原因」

【廣編】7/8世界過敏日!專科醫師:選對菌種持續補充,才能有效調整過敏體質

2款兒童新藥8/1起納健保!短腸症首款藥物獲給付「年省544萬元」

糞便潛血陽性「罹癌風險增30倍」 醫:快做大腸鏡

工作暑假兩頭燒、爸媽比小孩還忙!美式賣場熱銷神隊友「克補B群」一錠搞定全場景

年輕女也會得子宮內膜癌 「初經、停經前後」異常出血當心

女神安心亞火力全開秀!大學眼科攜手德國蔡司見證1200萬眼「無框人生」

淹水恐陷「4大感染風險」 羅一鈞:去年類鼻疽奪24命

《寶可夢》配音員劇烈頭痛昏迷 竟是「顱內動脈瘤破裂」

「狼醫查詢平台」還沒成果 邱泰源:與司法院討論中

女性看A片「動機決定性福感」 研究:一起看可能更冷感

61歲男腎臟移植後「體內竟長滿寄生蟲」!從肺部一路爬到皮膚

「孕期出血」常見2類體質 醫:血熱型別過度進補

六旬突婦肢體癱軟 醫揪出5公分「心臟黏液瘤」害血栓

準媽媽產檢無症狀 篩檢揪出「產科殺手」

「1甜品」能助減重!醫曝「不用運動節食」:一碗就能燃脂

失眠是「全球第2」常見健康問題 醫:台灣吃安眠藥是亞洲之冠

「異常出血」最常見 醫示警「子宮內膜癌」4狀況

全台2%人患此病!中風風險高5倍 醫曝心房顫動治療3大重點

天氣多變「過敏、搔癢」上身 超慢跑+中醫調理助改善

男被宣判罹腸癌「腫瘤塞住」轉移肝 只問醫:能出院?我要去上班

「膠原蛋白」能配咖啡、奶茶 營養師解析7個常見問題

她頻頻打破杯盤竟是「肺癌腦轉移」 兄妹先後罹癌揭家族風險

民團批「狼醫查詢平台」建置拖延跳票 衛福部:在找法源依據

「代排阿公阿嬤」徹夜排甜甜圈引關注 專家:沒大家想得那麼老

8歲童染噬肉菌「發病兩天就休克」 醫示警:社區內出現流行

他手麻無力「半夜翻身觸電般痛醒」 長期打電腦釀腕隧道症候群

林芳郁患褥瘡被酸沒照顧好 林靜芸還原真相:先生從未臥床

健保署招聘2名公衛師創「公家機關第一」 石崇良曝任務規劃

「在宅急症照護」2面向擴大適應症 石崇良揭規劃:拚年底實施

不節食也能瘦的「咖哩料理」!跟營養師「吃對方法」還能抑制想吃零食的慾望?

失智症新藥想用得先「過三關」 早期診斷才有望延緩病程

老牌餐廳遭爆「豆腐板有蟑螂」 衛生局稽查揪4缺失

許景琦醫師發表飲食防失智研究 獲國際專刊8.5分評價引關注

台大醫院8月實施「住院醫師獎金」留才 每月最高2萬元

Costco獨家「桂格養氣人蔘 羅漢果新品」曝光!王建民推薦輕鬆袋著走,隨時補氣!

余忠仁接任台大醫院院長 石崇良盛讚:所有人的福氣

室內也會熱傷害!中醫師建議吃西瓜、善用刮痧解暑

長照3.0資源升級難解人力荒 失智照護恐成社會危機

高齡社會藏隱形炸彈 失智症背後的財務戰場如何解?

失智照護燒錢又燒心 長照3.0能解家庭困局?

每年新增2萬失智人口 台灣照護政策準備好了嗎?

失智症成家庭經濟炸彈 10年恐燒光600萬

「失智是一場漫長的告別」名教授淚訴母親8年遺忘之路

台大新院長余忠仁首發聲 談性平事件:加強內部教育、透明程序

台大醫院新任院長人選確定!將由肺癌權威余忠仁接任

松山區老牌餐廳遭爆「豆腐板爬滿蟑螂」 衛生局將派員稽查

滷肉飯配滷味小心痛風 專家:3種食物每周只能吃1到2次

營養專家點名3食物別天天吃「小心腎臟悄悄壞掉」 滷味攤超常見

失智風險加速!營養師示警:6習慣正默默破壞大腦

台北「A、O型血」急缺 庫存剩不到3天

10大死因「肺炎死亡率飆升」 醫示警:半數長者沒打肺鏈疫苗

陳志金曝「護理師太太3度流產」 不敢再問1問題:心如刀割

最高可領12萬!住宿式機構補助7/1開放申請 適用條件一次看

精子數45年驟減50%!國際研究揭「恐與癌症、心血管病有關」單身男性也不能鬆懈

你不是眼光差!總愛錯人、吸爛桃花 心理學揭童年真相讓人驚呆

長壽又健康秘訣曝!醫揭人瑞飲食法:多吃「這類食物」

46歲最容易陷入人生低谷?專家揭「中年危機」其實是被製造出來的!

健康食品開放宣稱「膝關節保健」功效 須做12周人體食用研究

心情起伏大別只怪生理期!男女情緒炸裂、衝動購物可能都是「血糖值」在搞鬼

不是高收入也能很快樂!研究揭「這個金錢習慣」最能降低焦慮、提升幸福感

「三陰性乳癌」復發率3倍 國衛院、清大開發新藥突破抗藥性

40歲起篩檢大腸癌「死亡風險降4成」 台大研究登國際期刊

北榮「重粒子治療」突破500例 胰臟癌患者最多

帥氣網球教練「喝一杯就醉」竟是癌症前兆!就醫已擴散至全身

炸物鹹酥雞「搭配3物」可減少油脂吸收 營養師推:先吃地瓜

台北人10大死因「癌症連52年居首」 新冠死亡降7成

男「陰莖環卡住生殖器」腫成象拔蚌 醫:嚴重恐變自宮

快訊/鄭文芳性侵潛逃遭通緝 台大院長批:台大之恥、醫界之恥

「丹醇研選霜淇淋」腸桿菌超標!複驗不合格 高雄衛生局開罰3萬

盛夏經痛加劇 醫點名「含糖飲」害疼痛放大

白飯不罪惡! 醫:吃對時間順序維持健康關鍵

夏天沒防曬會老更快! 醫師3點提醒:別以為室內就安全

美女營養師:吃早餐比較容易瘦! 必須含有2成分

36歲男打手槍可以「跟老婆就不行」 媽想抱孫急壞:都不會硬

男自述「沒有症狀」確診食道癌末期 一句話讓醫差點當場吐血

45歲退伍軍官膝傷上下樓梯成困難 半月軟骨移植重拾運動人生

睡前總是嘴饞?專家揭5招破解「宵夜誘惑」從飲食、情緒到習慣層層解析

走路很簡單?專家盤點7大常見錯誤走法 越走越累還會傷身

北榮研發AI揪「思覺失調症」準確率逾9成 獲愛迪生金獎

藥師團體揭「國防醫藥學系招生暴增」 批政府破壞人力市場平衡

雲林今年首例日本腦炎!北港60歲男無旅遊史 住家附近有豬舍

東西堆滿家不是懶!日研究揭捨不得丟的心理關卡 實用整理技巧一次看

日本失智症諮詢AI問世!不只給建議還會安慰人「感覺被理解了…」崩潰家屬暖哭

不只變胖還可能變禿?日研究揭「高脂飲食」與掉髮有關

北市抓「喪屍煙彈」翻倍 專家示警:黑數一定更大

快訊/20年首見「諾氏瘧」境外移入 菲律賓旅遊疫情警示提升

捐血年齡放寬!「16歲、70歲以上」都可捐

「小暑」常見4大不適症狀 醫推多按3穴位緩解

工會抗議衛福部長「跑餐會卻拒見基層」 改革承諾不及格

暑假小心!酷暑健康危機多「孕婦孩童、慢性病與高齡者」都是高風險族群

再也不用強迫自己放下手機!睡眠博士:這樣滑反而更好睡

男過敏狂流鼻涕靠「三伏貼」改善 醫:5症狀也適用

女烈日騎車8km「全身又熱又麻」 竟是橫紋肌溶解+急性腎衰竭

喪屍煙彈來自中國 醫:炸掉腦中「煞車」害人暴衝

喪屍煙彈濫用1年增百倍 醫界還原首例個案發作始末

30多歲年輕人「血便竟是直腸癌」 醫:1個月就2位

斷食瘦身! 醫揭NG行為:熱量爆表血糖飆

長庚資助花東學子參與競賽、拿證照 與4校簽約支援偏鄉技職教育

北榮推永續綠色醫療 導入「智慧回收機」可換折價券、魚飼料

「愛滋U=U」遭疑騙局 沈玉琳、陳漢典《不分手擂台》破解5迷思

什麼時候散步最好? 專家揭「黃金時間」與「危險時段」

【廣編】麗寶新藥攜手陽明交大 運用AI技術加速抗癌藥開發

「尿出烏龍茶」狂喝水也沒用!醫曝「3警訊」:死亡率相當高

日本腦炎單周增5例「創5年新高」 病例分布中南部4縣市

梨形身材有益健康?德研究:下半身脂肪儲存有驚人好處

習慣只要4天就能養成?日本最新報導揭露「超短期計畫」不用靠意志力苦撐

早上不餓可以不吃嗎?營養師:注意代謝變慢、脂肪囤積

上周4起M痘創今年新高 全是30多歲男交友軟體「約炮」釀禍

百日咳創10年新高!北部爆家庭校園群聚9人確診「同學也中招」

快訊/新生兒腸病毒爆第5死!男嬰併發心肌炎肝炎「出生6天亡」

彭振聲聞妻輕生崩潰 醫示警「2類高風險言語」須介入

冷凍櫃不是萬能!專家點名「6種食材」亂冰只會毀掉你的晚餐

常作惡夢是失智症前兆!醫揭「大腦在求救」 1狀況速就醫

爆紅「杜拜巧克力」防腐劑超標 邊境攔截160公斤退運銷毀

看似健康其實暗藏危機?日營養師揭「水煮蛋地雷」4大黃金搭配食材成關鍵主角

藥師教「自組防災包」500元有找 兒童版必備6種藥

她喊快撐不下去! 醫揪元凶「整個人重生笑了」

線上換護照放寬!7月新制一次看 家貓可不打狂犬疫苗

大腸癌年輕化3警訊 醫:許多人就診已晚期

營養師示警「2危險食物」天天吃成隱形殺手 台灣十大死因藏共通點

愛喝「1飲料」!28歲孕婦3度進ICU 早產嬰兒進重症監護室

泌尿微創權威吳俊德接基隆長庚院長 孫啟欽升副院長添眼科戰力

陽明交大、台大兒醫開發「胎兒罕病」預測技術 登國際期刊

出國旅遊忘做1事!她「腿麻指甲發黑」嚇壞 醫示警:恐心梗截肢

工程師吃冰塊牙裂 醫示警夏天「牙齒健康3大殺手」

太陽下騎車30分鐘!婦人「熱到橫紋肌溶解」…急性腎衰竭住院

不用抽血照X光!「1動作」可看出壽命長短 做不到死亡率飆6倍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