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雲

你的寶貝經常「用口呼吸」?醫揭「3疾病」不耽誤孩子的健康與發育

▲嬰兒,母嬰,尿布,爬行,親子。(圖/取自免費圖庫pakutaso)

▲小孩之所以會口呼吸,可能與過敏體質、感冒或習慣有關。(示意圖/取自免費圖庫pakutaso)

文/每日健康

孩子經常嘴巴開開的?⁣安曼牙醫診所院長黃榆鈞表示,小孩之所以會口呼吸,可能與過敏體質、感冒或習慣有關,也可能與鼻息肉、下鼻甲肥大、鼻中隔彎曲,以及扁桃腺或腺樣體過度肥大有關,如果「口呼吸」的狀況養成習慣,⁣對孩子的健康和發育可能會造成不良的影響。⁣

黃榆鈞在臉書專頁《黃黃醫師寶貝牙》發文說明,季節性過敏或塵蟎、寵物等過敏原可能導致孩子的鼻腔阻塞;普通感冒則會引起鼻腔充血和阻塞,使孩子暫時性地用嘴呼吸,容易感冒的孩子可能從暫時性的狀態演變成一個長久的不良習慣;若是因為長期的鼻塞或其他原因而養成了用口呼吸的習慣,即使問題解決後仍然持續。⁣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小孩常「口呼吸」?恐影響健康! 醫揭3種鼻科疾病易造成鼻塞

▲安曼牙醫診所院長黃榆鈞細心列出,有「口呼吸」習慣的孩子背後可能隱藏的問題。(圖/擷取自「黃黃醫師寶貝牙」臉書專頁)

黃榆鈞分享3種鼻科疾病引發的鼻塞,鼻息肉通常與慢性鼻竇炎有關,雙側生長的肉芽腫過大導致鼻塞;下鼻甲肥大通常與各種鼻炎有關,由下鼻甲黏膜發炎腫脹或鼻甲骨頭過大導致肥大,使鼻孔通道變得狹窄;鼻中隔彎曲則是指鼻中隔軟骨或硬骨有彎曲的現象,進而影響鼻腔的通氣,單邊的鼻孔過小,導致孩子習慣性地用嘴呼吸。⁣

另外,扁桃腺或腺樣體過度肥大阻塞上呼吸道,也會使孩子不得不用嘴巴來呼吸,更可能導致睡眠呼吸中止症 ,這往往也是長期過敏後連帶發生的狀況,建議家長們可以更有針對性地檢視孩子目前是否有口呼吸的習慣,進而提早發現問題,幫助他們改善。⁣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推薦閱讀

運動後血糖上升嚇到不敢再動?糖尿病友別擔心「醫揭真相」要你放心動起來

10點後睡覺就算熬夜?醫曝「凌晨2點後入睡」肥胖風險暴增35%

準媽咪注意「餵母乳」不一定能幫減重!醫揭露:產後體重降不下來「5大原因」

「腰圍過粗」竟然比體重過重更危險?中年發福「心臟病、腦中風」機率恐提高

珍惜生命遠離他們!12星座這輩子「最不該愛的人」看前任有沒有上榜

真的沒興趣還是傲嬌作祟?12星座「斷崖式冷漠」獅子原來很受傷、天秤等你主動聯絡

全世界只有你不懂我愛你?試試對12星座的「最強暗示」讓你終結曖昧、踏入愛情殿堂

吵架要有收穫!掌握12星座「和好密碼」讓你們愈吵感情愈甜蜜

原來跟12星座交往還有分「幾分糖」?獅子算全糖、無糖冠軍不意外

當12星座男「無限包容」4件事 不用懷疑就是「愛了愛了」

「跳舞」防失智最有效!陳亮恭:只做有氧運動不會長肌肉

狐臭是遺傳!逾9成有一特徵 醫解析和一般體味差異:光清潔沒用

尿酸高≠海鮮吃太多!3種人最危險 醫曝1招助身體「放手尿酸」

台灣在宅急症照護成效獲日本肯定 雙方簽署合作備忘錄深化交流

台大院長喊不擔心健保斷頭 是否釀「醫療人球」需觀察到年底

近半數台灣人肥胖!中醫師推「3大助減重穴位」

側躺玩手機「會變醜」!醫曝近視加深是最輕後果 長期恐讓人眼盲

美國知名糖果爆有致癌物 食藥署清查確認「台灣未輸入」

「5常見症狀」恐為癌症警訊!她哺乳時摸到小腫塊 就醫已是癌末

低頭族「頸椎退化」嚴重恐影響大小便 頭痛、手麻5大警訊當心

產後瘦不下來不是妳的錯!專家揭荷爾蒙變化:亂減重恐陷惡性循環

雞蛋NG吃法! 醫:「壞東西」大幅上升

男生「禁慾100天」會變強? 醫揭後果

北榮婦產科、急診、外科都招滿!院長談留人才:要做不同工不同酬

器捐10年逾萬人重獲新生 仍有萬人在等待救命「最多人排腎臟」

乳癌篩檢新選擇! 聖馬爾定醫院導入AI智慧判讀系統

沙拉油的「沙拉」是什麼? 87%人不知意思 廚師揭驚人真相

北榮恐遭健保「輕微斷頭」 院長曝首季觀察:未發生急診人球

百歲翁主動脈剝離險!北醫附醫創「最年長」手術救回

免費大腸癌篩檢擴大「已87萬人受檢」 早期發現存活率逾9成

2大習慣恐釀「兒童高血壓」 早期無症狀、長期傷心腦腎

被打、被罵、被跟蹤 「耕莘趙麗穎」曝護師辛酸仍不棄崗位

離職潮中逆著走 「長庚都敬秀」攜手近萬男護:留在這行等希望

高齡孤獨「偷走語言力」加速失智 國衛院腦波研究揭潛在危機

新冠「進入高原期」到8月初 羅一鈞:疫苗比藥物更能防重症

16年後失智人口破68萬!門諾「麥得飲食」餐盒 啖美食又防失智

23歲男「日飲2杯手搖不喝水」 爆急性腎盂腎炎險喪命

2病童出生被宣告「剩1個月壽命」 台大醫院活體換肝救回

夯劇《忘了我記得》勾出警訊 8大關鍵分辨老化與失智

祥和蔬食、非常泰「九層塔」3種農藥超標 北市揪13件蔬果違規

大白肺病患「也用牛奶針」劑量百倍!醫曝真正關鍵:不會出事

新冠防疫補償申請「只到6月底」 曾被檢疫隔離每日可領1千

午睡太久反傷身? 研究警告:「逾30分鐘」恐增早逝風險

「服用這些藥」別同時喝咖啡!藥師嚴厲警告 血壓藥、避孕藥、香港腳藥都入列

完全沒咳嗽竟確診肺癌末期 「家族史」成致命盲點

愛爾麗集團進軍首爾 結合韓國醫師植髮與頭皮管理技術

「1水果」助排便卻釀命危!夫妻血鉀飆高 醫警告:恐猝死

愛滋病下降15%「創22年新低」 羅一鈞估:今年感染者剩900例

醫院遭爆「心臟未停就摘器官」 器捐中心澄清:是認知落差

健檢都正常!他1年半後「肺癌第4期」 醫悲曝「致命盲點」

科學家研發「革命性疫苗」治療癌症 有望達到預防效果

政府補助「試管嬰兒」享免稅 5.8萬對夫妻獲補助近67億

「1滴血10分鐘」就可驗出鉛中毒!毒物專家顏宗海研發新利器

健保推醫師加班費免課稅 5大醫療團體支持:加強關鍵科別補貼

醫師加班費免課稅「上限總工時50%」 健保署拚明年報稅適用

「回春名醫」幫貴婦打牛奶針害昏迷 北市衛生局:送醫師懲戒

李多慧親曝理想型「不能臭臭」 醫揭研究:狐臭體味成社交殺手

洗髮精「1添加物」害禿頭!醫曝「產業秘密」:標榜天然恐更危險

衛福部規劃醫院醫師「加班費免稅」 醫界認同:避免人才流向診所

失智症「新藥」來了!亞東醫院6/19打全台第一針

心跳未停就要摘器官!北部醫院爆器捐爭議 法醫遭施壓相驗

食藥署用AI助「邊境查驗」 不合格命中率提升3成

8旬婦「多重慢性病」罹肝癌難開刀 醫用射頻燒灼術3天出院

男女福音!研究顯示:瘦瘦筆「1藥物成分」可讓陰莖長度增10%

陳婉真「三陰性乳癌」逝 醫曝威脅:免疫療法可降死亡率35%

她姿勢變化就頭暈 健檢驚見0.6公分「腦動脈瘤」險陷中風危機

本土牙醫憂放水「波波醫」將通關 再提3大訴求:退回惡法

「見罩率」成新冠趨緩關鍵 邱泰源:流行期可縮短1到2周

腳趾突然發黑像「可麗露」 元凶竟是鞋中「馬陸」

晨勃消失4大關鍵 醫:影響性慾!弟弟越來越懶

吃屎能救命!英國研究:「糞便藥丸」助攻消滅腸道超級細菌

腸病毒反常還爆「新生兒殺手」伊科11型流行 今年已4重症釀2死

台灣年增3千名情緒障礙兒 醫曝家長「怕被貼標籤」延誤就醫

震後1年再開張!花蓮慈院重啟天祥假日門診 居民喜:沒被遺忘

這波新冠跌破專家眼鏡 疾管署大幅下修總就診人數:171萬⭢42萬

女生活健康仍肺腺癌!醫示警「台灣患者9成不菸」3族群要篩檢

今年最年輕新冠死亡!30多歲男「腦炎、休克」2度進加護救不回

快訊/腸病毒增2例新生兒重症 併發腦膜炎、敗血症加護搶救

快訊/新冠高峰提前到!上周7萬人就醫 30多歲男染疫亡

疫情升溫+夏季流感夾擊 做好個人與居家衛生「這些地方」別忽略

微波剩菜「少做1動作」病菌大爆發!專家警告:當心食物中毒

德國「膠原蛋白飲」防腐劑超標 39元店「漏勺」溶出試驗違規

神內也爆人力荒 健保署:7月起「取栓評估費」8成給醫師

不孕新希望!奇美翻轉不完美胚胎 100%活產、寶寶全健康

陽光能喚醒免疫細胞!醫建議每天曬太陽10分鐘 還能讓心情愉悅

健保「砸42億」救急診人力 石崇良:有幫醫護調薪才給錢

美麗不必複製貼上!光澤診所美國音波「量身打造高訂精準能量」回到最好狀態的自己

42歲國中師不菸不酒肺癌亡 醫提醒3重點:沒症狀不等於沒風險

男子誤割陰囊睪丸外露 名醫曝保住生殖力關鍵

她胃超痛 醫驚:第一次看到闌尾腫成7公分!快爆炸

嬤昏迷差點轉降「醫護夫妻」驚險救人 華航機長親致謝

花生「1部位」能抗老化!醫曝一堆人吃錯:把最營養的丟掉

新冠流感化!陳其邁示警6、7月最高峰 胸腔、兒醫解析重症警訊

神內招51人只來38人 醫嘆「中南部特差」向衛福部求助

鮮奶、保久乳哪個好?營養師破解「3迷思」示警:1歲前別喝鮮乳

知名乳清蛋白「ON」出包!違規標示「助修復肌肉」遭罰4萬元

9月起「國中男女」都可打HPV疫苗 醫示警「成人2狀況」也要打

OL不遵醫囑藥量增4倍吞下肚 「眼睛爆血險失明」視力回不去

護理師「最討厭1種病人」一票不聽勸 她警告:命大於2000元

便秘、脹氣救星!醫師:每天1顆「綠奇異果」超有感

醫示警「10種吃飯方式」愈吃愈短命!第5個超多人都中

急診不只人力流失 專家曝「醫越來越老」年輕人跑光光

莓果不只抗氧化 哈佛研究:天天吃,心智年輕2.5歲

氣管破洞「腳趾甲」來補 台大醫靈感破解外科「聖杯」難題

羅一鈞教用過期快篩 立委批「不合安全法規」食藥署未糾正

神經內科也爆醫療崩壞 嘉義長庚求救「滿85歲中風晚上別轉來」

健保投入逾40億留醫護人力 邱泰源:6月後發錢

傳性騷者教育考試通過免罰鍰 邱泰源駁斥:追究造謠者法律責任

名醫性騷人妻 院方卻說「摸胸腿很正常」

名醫襲胸「乳頭會不會漲」 人妻看診變惡夢

權威醫襲胸「做那事要不要潤滑」 人妻痛哭

新冠估6月底飆高峰!重症警示症狀曝 兒童發燒48小時速就醫

不是鮭魚!營養師曝魚類DHA排行榜 「這種魚」奪冠

地瓜+「1飲品」暗藏危機!醫曝偽健康早餐:小心血糖炸彈

傳性騷者「經教育考試通過」免罰鍰 衛福部澄清:未研議

台中女下背痛到快趴地上 坐輪椅看診...驚見「細菌跑進骨頭裡」

男泡溫泉竟感染「微孢子蟲」!視力降到0.6 醫示警去3地點小心

新冠住院風險高17倍!醫示警1族群「反應不典型、疫苗抗體衰退快」

糖尿病「初期無明顯症狀」 專家教你4招穩定血糖

不只是情緒問題!醫揭7大「無感壓力源」:會加速老化

她愛健行卻體力變差、易喘 「咳血痰」才知罹罕病肺動脈高壓

發燒狂咳不是新冠! 醫快篩曝元凶:還記得它嗎

公衛師教考訓用失衡「難入公職」 陳時中提解方

明年健保費恐漲?陳時中不說死:醫療費用應「上升多一點」

新冠延燒憂急診再塞 陳時中曝「待床警戒值」:這波應能安然度過

她飲控期吃蛋糕就大哭 營養師揭3種不健康減重「增憂鬱風險」

加熱剩菜「少這動作」恐食物中毒! 專家曝最安全步驟

夏季恙蟲來襲!未立即治療致死率達6成 金門4人確診

6旬翁反覆發燒住院竟染「超級細菌」 醫示警國內抗藥性威脅增

免費乳癌篩檢擴大「上半年66萬人受檢」 2大事前準備可降低不適

胃癌逐漸年輕化! 醫揭「關鍵元凶」:成為致癌溫床

睡不好可能是空污的錯!研究曝PM2.5害人淺眠、半夜甦醒

牛奶針分級管理未加嚴「仍列第4級管藥」 醫師公會:應落實執行

每天灌2公升水仍得腎結石!泌尿醫示警:大錯特錯

67歲婦跌倒「髖骨斷了」 醫:骨鬆悄悄上身不自知

新冠疫情升溫患者增1成 台中醫院設「新冠特診」迎戰

素食族注意!營養師點名8大缺乏危機+4招逆轉補法

大醫院違勞基法「加重罰」5萬起跳 醫界籲3配套:應先輔導改善

免費接種帶狀皰疹疫苗!花蓮3千名額 2劑型 11年仍有保護力

「牛奶針」是第4級毒品!醫揭3大副作用 麥可傑克森因它送命

衛生局今稽查「貴婦打牛奶針」診所撲空 貼公告要求醫師說明

新冠連7週升溫!醫示警病毒變低調不發燒也中鏢 5大身體訊號別忽視

癌夫救61歲妻3度換腎!中榮完成全球首例 同步切除與異血型移植

酒精大廠「突漲價1成」還限量供貨 藥師怒批:發災難財

「車模界林志玲」命危!牛奶針「灰色地帶」曝

夫妻常吵架?不是感情出問題 可能是你「餓了」!

【廣編】即使纖瘦也有橘皮?澤之湯台中店打造女性夏日自信體態

40多歲男頻尿又急只能「褲底塞毛巾」 竟重度膀胱過動症上身

打牛奶針「舒眠麻醉」是話術 專家:風險高於插管全麻

最新研究揭「1飲料」讓年輕人罹癌激增!醫嘆:就醫都末期了

吃「1油品」恐早死!醫曝「關鍵7字」是地雷:心梗、中風機率暴增

新冠疫苗第2劑接種縮短 3類高風險對象「間隔2個月」就能打

失智症不只忘記!BPSD恐致幻覺暴躁 宜及早介入治療

全台183萬人乾眼症 醫示警6症狀:點涼感眼藥水更傷

婦患罕見黃斑部雙裂孔!PRP療法重拾視界 醫:行醫首見

16歲少女罹乳癌!醫曝「致病4關鍵」:身體慢性發炎

「找錢後禁摸食物」引攤販反彈 食藥署長喊免緊張:輔導無限期

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登場 AI健檢實例讓人驚嘆

痘痘肌救星!營養師揭「抗痘五果」藍莓、草莓都上榜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