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完小便你會多看一眼,觀察一下尿液嗎?尿液的型態也和健康息息相關,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泌尿科主治醫師程威銘指出,平常民眾小便後,建議可以多留意個幾眼,觀察自己小便的顏色,有助初步了解目前身體的健康狀態。
2021-04-09
國人飲酒問題比大眾想像的更嚴重,看守所有三成是酒駕者。筆者擔任家暴者治療師達25年,也參與輔導監理所的酒駕班,不少案主告知曾到精神科就診但療效不彰。為此,筆者研讀自然醫學與營養學,發現不少文獻早有指出,酒癮戒治的關鍵其實是營養,然而心理師所受的營養學訓練更付之闕如。
2021-03-31
許多人認為購物是一件很舒壓的方式,透過購物解決各種心情情緒。反過來說,也有不少人衝動的購物是因為某些情緒問題,又或是因為腦部內分泌等原因形成的「強迫性購物症」,往往不僅造成生活上的麻煩,也帶來財務上的問題等惡性循環。
2021-03-28
不論是菸害、汽機車排放的廢氣、家中油煙等室內外空氣汙染,空氣汙染一直是人們需重視的課題,其容易造成呼吸道過敏、未抽菸罹患肺癌,也可能造成身體各處的不良反應,其與PM2.5有著非常大的相關性。
2021-03-17
現代人工時長壓力大,受便秘所苦者不在少數。新北市立聯合醫院消化內科蕭家仁醫師表示,老年人便秘可注意是否與藥物有關,如自行服用成藥、感冒藥、止咳藥,皆可能引起便秘。年輕人則要注意飲食習慣,曾有女大學生不吃蔬果,只吃肉類跟加工澱粉,連續2周無法排便,一照X光發現腸道滿是糞便,服用瀉藥也無法排出。經醫護人員用手指挖腸、灌腸,才將糞便清出來,之後改善飲食習慣,排便才逐漸恢復正常。
2021-03-05
據衛福部107年癌症登記報告,肝癌位列十大癌症第4名,一年新增個案達11342人。義大癌治療醫院內科部副部長暨胃腸肝膽科主任曾政豪醫師受訪表示,國人肝癌最常見原因為「肝癌三部曲」,先從慢性肝臟發炎進展到肝硬化,再由肝硬化進展為肝癌。最大宗的風險因子則是B型肝炎、C型肝炎與飲酒。近年來由於飲食改變、國人營養過剩,脂肪肝的影響也不容小覷。
2021-02-27
台灣約15人之中有1人出現膽結石問題,雖然未必造成直接傷害,但膽結石長期囤積,可能引起急性膽囊炎,造成敗血症等併發症。而慢性膽囊炎也可能增加膽囊癌風險,高風險族群應該定期檢查,並控制飲食作息。
2021-02-21
農曆春節即將到來,許多人已經開始規劃、準備年菜清單。不過過年過節最怕的就是連假結束後,身材就回不去了,甚至健康也亮起紅燈。難得過節,在「大餐我是吃定了」的情況下,要怎麼準備年菜比較簡單又同時兼顧健康?又有什麼要注意的?來看李婉萍營養師怎麼說!
2021-02-11
你平常有運動的習慣嗎?你都什麼時候運動呢?運動對身體的健康幫助非常大,不僅有利分泌腦部的快樂荷爾蒙讓心情愉悅、有助於降低體脂肪、對於心血管、血液帶氧量、防癌等等的也都相當有利。不過你知道嗎?運動其實挑時辰做會對身體健康更有幫助!來看專業醫生怎麼說!
2021-02-04
健康意識抬頭,人們開始重視自己的飲食習慣,「怎麼吃對身體才健康」已成了普遍重視的課題,像是近年盛行的「健康餐盒」以及「水煮飲食觀念」等,都是民眾較為熟悉的健康飲食方式。不過,水煮飲食就一定健康?健康餐盒要怎麼準備?來看Sunny黃君聖營養師怎麼說。
2021-01-28
年節將至免不了要大吃一頓,前前後後再加上尾牙、春酒等,不少人又要開始擔心年後體脂肪漲得比薪水還快。這樣偶爾為之的享受大餐會對體重、健康有什麼樣的影響?年節大吃傷身,不吃又傷心,在大餐後又可以怎麼彌補?飯前或飯後喝綠茶或吃水果真的有用嗎?來看簡鈺樺營養師教你怎麼吃大餐也能顧健康。
2021-02-13
衛福部公佈最新107年癌症登記報告,台灣新發生癌症人數突破11萬6千人,與106年相比增加4,447人,而不健康的生活型態是癌症發生主因,其中大腸直腸癌、胃癌與飲食息息相關,民眾平日攝取蔬菜水果應掌握「多樣、量足」的原則,有助於減少消化道與各種癌症風險。
2021-01-15
你早餐都怎麼吃呢?要吃什麼才健康?注重健康生活的你是不是也會煩惱這樣的問題?其實我們生活中常見的早餐店就可以吃得到營養,只要注意3種條件,就算是個合格的早餐,連拿鐵配肉排蛋吐司也是個不錯的選擇唷!
2021-01-10
你常常會發生某區塊性的頭痛嗎? 這樣區塊性的頭痛就是所謂的「偏頭痛」,有時是單側的、有時是雙側,而往往這樣的疼痛其實是身體發出的警訊,應多加留意。
2020-12-25
我們一生都在床上度過很多時光,因此讓床變得舒適而誘人是很自然的,但是在所有的枕頭和床被、床墊下面都有一大堆細菌。專家們好奇的進行了一項研究,檢查了枕頭套、床單和床墊的細菌培養研究。從4個星期內不洗床單、還有1年到7年完全不洗床墊上通通採集了細菌樣本,分析了所有細菌的數據,以更好了解床單、枕頭套、床墊的清潔程度以及應該多久更換一次。
2020-12-20
你平常洗澡都怎麼洗?入冬後天氣逐漸變冷,過去我們也常見在浴室發生暈倒等憾事,由此可見洗澡的方式對於健康也很重要。究竟洗澡對於健康有些什麼樣的影響?洗澡時又該注意些什麼細節避免憾事發生?來看醫生怎麼說!
2020-12-14
你或身邊的朋友是不婚主義者,或是較晚結婚的人嗎?又或者是月經較早來?或停經較晚?要特別留意唷!據衛福部公布十大癌症死因,女性乳癌持續高居第4位,且死亡率也居高不下,而上述這些都是乳癌常常纏上的高風險群。如何防範?來看看專家怎麼說!
2020-12-03
如果幾年前你問我這個問題,我會說「是」!我相信大家一定都聽過「用塑膠袋裝熱湯」會產生塑化劑,但幾年前,一些研究數據都指出,家裡常用的保鮮膜經過加熱後,塑化劑溶出或是揮發的劑量也不低,特別是媽媽們若把前一晚的飯菜用保鮮膜包裹起來,讓保鮮膜直接和食物接觸,隔天再連同保鮮膜一起拿去微波,塑化劑就極有可能溶到食物裡,再讓家人一口一口吞下肚。
2020-11-28
近年來環保意識抬頭,即便是外出吃飯,不少人也會帶上自己的環保筷,在家中也多以家用筷子吃飯,較少使用免洗筷。這樣的習慣不僅有利環保,也有助於自己把關相關清潔衛生。
2020-11-20
不少人睡覺都曾有腳抽筋的經驗,讓人無法好好睡覺,且有這樣情況的人往往發生頻率也相當頻繁,只能任由腳抽筋忍痛到結束。不過其實半夜睡覺腳會抽筋是有跡可循且能改善的。
2020-11-25
近年來每隔一段時間,新聞媒體或社群網站上就會流傳「喝牛奶恐致癌」、「喝牛奶有害健康」等標題聳動的文章,導致民眾搞不清楚到底喝牛奶是好是壞。今年年初,權威期刊「新英格蘭雜誌」將過去幾年來針對牛奶和乳製品的研究做了一份詳細的整理,讓我們對牛奶有更全面的了解。
2020-11-08
相信不少人都經歷過蹲著好好的,一站起來頭就暈等情況。這種情況雖然不是重大的健康警訊,但頭暈的摔跌往往可能間接危害到生命安全。
2020-11-03
進入秋天之後雖然天氣逐漸轉涼,但卻也常常還是有秋老虎發威悶熱難耐的情況,在季節轉換氣候不穩定之時,往往也容易影響身體健康,入秋更要注意身體保養,提醒民眾別因為秋季相較夏季而言較為舒適,就忽略了保養的重要性。
2020-10-31
體重過重容易對健康造成各種傷害,甚至會增加新冠病毒等感染重症風險。國人愛逛夜市、愛吃美食,如何在美食與體重控制之間取得平衡?營養師提醒,想要減重的民眾只要做好食物份量與種類選擇,一樣可以享受夜市美食。
2020-10-17
你平常有帶便當的習慣嗎?相信你一定聽過「隔夜菜容易致癌」的說法,其這樣的說法主要是因為硝酸鹽轉變成亞硝胺這種對人體有害的物質。不過營養師表示,其實只要準備的時候多留意些細節,還是可以放心的帶便當的!來看營養師怎麼說!
2020-10-14
你或小孩平常身體不舒服時,會去看醫生嗎?或者等它自己好?許多日常生活的常見疾病症狀都非常像,像是感冒和流感就非常相似。而雖然我們都知道,身體不舒服就盡早看醫生,但也有許多人有「讓身體自己好」的習慣,不過許多疾病嚴重可能就會衍伸其他問題,甚至致命,如流感。究竟如何分辨又該如何預防?來看醫生怎麼說!
2020-10-06
再生診所院長黃鼎殷醫師在直播節目【直播會客室】中表示,人之所以會有無法排汗、宿便、皮膚疾病、糖尿病、三高等慢性疾病問題,主要就是因為4大類型的毒素累積所造成,常見排毒的方式則可透過腳泡熱水、優化飲食、飲用黑咖啡、橄欖油等方式進行,關於4大毒素及改善方法可參考《 4大毒素問題,4招在家自己改善 》一文。
2020-10-03
胸悶、胸痛是相當常見的問題之一,有時是短暫性的不適,有時則痛到覺得應該緊急前往醫院。胸腔是聚集重要器官的位置,但許多人常常還是會有「應該不會很嚴重吧」的想法,而往往不幸就在這僥倖的心態下發生。究竟發生胸悶、胸痛可能是身體出了什麼問題?當下又該怎麼做?來看胸腔內科馮博皓醫師怎麼說。
2020-09-19
不論是因為肥胖或減重維持體態的關係,或是因為生活壓力大,還是因為女性荷爾蒙分泌不正常,許多女性都有過月經失調的困擾。有些民眾是以血量異常表現,有些則是月經序亂、延遲等。然而這樣的情況會一再出現究竟是為什麼?是身體發出的警訊嗎?有該如何改善?來看中醫師怎麼說!
2020-09-18
胃食道逆流可說是現代人的文明病,常常胃食道逆流也伴隨著各種其他的問題,間接影響了生活品質。而相信許多人也聽過「胃食道逆流無法根治」的說法,真的是這樣嗎?中醫師就指出了關鍵!究竟該怎麼做才有辦法改善胃食道逆流呢?來看中醫師怎麼說!
2020-09-13
你平常會吃玉米嗎?你多久沒吃玉米了呢?告訴你一個好消息,大多數人以為不易消化的玉米,其時它富含了豐富的防癌營養,且還有獨特的防癌因子,是個非常天然的防癌食物之一。它到底有多少好處?來看營養師怎麼說!
2020-09-05
咳嗽是非常常見的症狀,不論是感冒、過敏、支氣管炎等等都有可能引起咳嗽。除了這些一般較為常見的疾病以外,也可能是較為嚴重的問題,例如新冠肺炎、百日咳、肺結核等,當然也包括了令人聞之色變的癌症。肺癌早期難以察覺,患者多以咳嗽表現,等到發現時往往已經進入了中晚期。且有別於民眾普遍的認知,肺癌不只有抽菸才會得,有50%的患者其實根本沒有抽菸的習慣。
2020-09-01
台灣不少民眾相信面相可看出未來發展,這樣的民俗習慣可作參考,但通常不建議過於迷信。不過,某些在身體上所發現到的「特殊現象」就不能大意,有許多是經過醫學研究及統計所發現到的疾病徵兆,例如耳垂出現不明皺褶。
2020-08-22
大多數人對高血壓保有警覺心,深怕得到中風或心臟病,然而極少有病人知道心跳快慢對健康的影響。早年的醫學期刊中曾有報導,哺乳類的壽命和心跳快慢成反比,這些動物一生心跳總數大約10億下,如果心跳越快,壽命就越短。心跳對人類的影響雖不像對一般哺乳類動物這麼明顯,但根據推估,一個平均心跳70下的人,比起心跳只有60下的,平均壽命會少10年左右,甚至有的研究還發現心跳和癌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有密切相關。
2020-08-15
蘋果皮削掉太浪費!含380種植化素,還能護眼,這樣簡單洗吃下滿滿營養!平常吃蘋果,你會把皮削掉嗎?太浪費了!現代3C產品盛行,護眼也是重要的一環,而許多蔬果都有護眼的營養,蘋果就是其一。而不少人都知道蘋果連皮一起吃非常營養,但很多人會怕有農藥等有害物質殘留,所以還是會把皮削掉再吃,但這樣真的太浪費。
2020-08-08
防癌營養師王海玲表示,一般正常的細胞大約可進行70次的分裂,並在其後凋零。但若在細胞生長過程當中,出現了致癌的因素例如不良的生活習慣、飲食習慣、營養失調、化學物質、輻射影響等,便有可能發生基因突變。發生基因突變後首先會先形成「核異質細胞」,若體內免疫力正常便可消除核異質細胞,使細胞恢復正常;反之若致癌因素較強或免疫不夠便有可能形成癌細胞。
2020-08-03
有蔬菜之王美譽的菠菜,大力水手在卡通中總會拿出一罐,吃下去之後身體就會變得無比強壯打倒宿敵。現實中,雖然吃菠菜不會像卡通一樣馬上就能獲得強壯的體能,但確實吃菠菜對於強壯骨骼非常有利,且好處還不僅如此。來看吳映蓉營養師、翁德志營養師、李芷薇營養師怎麼說!
2020-07-19
許多人熬夜、加班、過度操勞常會用「爆肝」一詞做為形容,認為不正常的作息會使肝臟受損,甚至引起嚴重可能致死的「猛爆性肝炎」,更有不少民眾直接將「爆肝」視為「猛爆性肝炎」的縮詞。
2020-07-12
藝人寶媽去年底傳出罹患肺腺癌,所幸及早發現接受治療。實際上,亞洲女性未抽菸而確診肺腺癌比例逐年攀升。肺腺癌屬於非小細胞肺癌的一種,由於難以早期發現,罹患人口未必有抽菸史,再加上近年空污肆虐,如何防治肺癌成為民眾健康的重要議題。胸腔內科醫師指出,未抽菸確實也可能罹患肺癌,高風險族群應考量定期接受篩檢,而室內外空污與特殊建材也被認為可能與肺癌有關。然而,最重要的風險因子仍是抽菸,呼籲民眾及早戒煙及避免二手菸危害。
2020-07-02
你平常會自己做菜嗎?或者你平常注重養生嗎?今天要來教大家自製健康防癌海藻沙拉,沒錯,其最主要的主角就是超強的防癌神器「海藻」!準備的食材、製作的方式都非常簡單,但卻有強力的防癌功效,大家不妨可以試試看唷!
2020-06-27
夏季氣候炎熱容易使得身體進入缺水的狀態,不僅容易發生中暑;缺水的狀態下血液循環變差,容易有心腦血管疾病的問題;身體缺水,尿液也不容易排出,在這種狀態下體內尿液的濃度就會逐漸增加,尿液中的礦物質就會不斷的累積,也容易有形成結石的問題。
2020-06-17
你平常喜歡吃雞皮、雞脖子、雞屁股、雞珍等食物嗎?我們常聽到為了健康,雞皮能不吃就最好不要吃。其實不只是雞皮,上述這些食物有個共通點,屬油脂較高的食物。這類食物常常容易累積戴奧辛等環境荷爾蒙,也就是我們常聽到的致癌物,且一累積往往就是7年!來看看專家怎麼說!
2020-06-12
你平常會吃水果嗎?都吃些什麼呢?水果對身體的健康相當有幫助,可補充各種維生素、膳食纖維等營養。但你知道嗎?水果雖然營養,但糖份也是不低的唷!要怎麼吃得營養,又不讓血糖亂飆呢?來看醫生怎麼說!
2020-06-07
腦中風是國人致殘與致命的重大殺手之一,腦部血流若是外力或心血管病變而受阻,有可能在短時間內造成急性症狀。根據衛福部國健署資料指出,腦中風若不即時接受有效醫治,恐殘留中至重度殘障,最主要的中風原因可以分為缺血性、出血性兩大類。
2020-05-26
大蒜和洋蔥在台灣的各種美食中都非常常看到它的蹤跡,不論是爆香或配著吃都相當入味,受不少大小朋友的喜愛。而你知道嗎?大蒜和洋蔥其實也是一種非常有利於抗癌的食材之一,今天就來看營養師教大家怎麼吃最能吃出營養!
2020-05-23
台灣美食遠近馳名,不少的外國觀光客也慕名而來,且不只是夜市,鹹酥雞等更是隨處可見的平民美食。但你知道嗎?這些涮嘴讓人一口接一口的美食若不多加留意,往往可能一個不小心鈉的攝取量就過高,不僅影響身材,也讓健康不知不覺中亮起紅燈,特別是有高血壓的患者更要特別注意。那麼要怎麼吃才好呢?來看營養師怎麼說!
2020-05-14
明明就已經過了青春期,痘痘卻依然長個不停,相信許多人都有這樣的困擾。然而這些真的是一般的痘痘嗎?大家口耳相傳「痘痘長的位置不同,反映了身體健康狀況」是真的嗎?來看台北長庚紀念醫院皮膚科黃毓惠醫師怎麼說。
2020-05-08
你平常喜歡吃紅豆嗎?我們常見的平民食材,紅豆,也是一種具有相當多且強大的防癌營養於一身的食材,不但營養價值豐富、含脂量低,加上其他的食材還有加成的效果,來看看營養師教你怎麼吃紅豆吃出營養新高度!
2020-04-26
今年以來流感疫情相對嚴峻,同步又有新冠病毒肆虐,升高國人對呼吸道症狀的警覺與擔憂。然而醫師提醒,咳嗽、多痰、氣喘等類似感冒引起的症狀,不但要注意病毒影響,也可能是肺部慢性疾病的徵兆,尤其中高齡族群在換季時發現咳嗽症狀惡化,多以為只是老人咳或煙咳而輕忽了「肺阻塞」的風險。
2020-04-18
據衛福部委託研究推估之研究資料顯示,於100年至102年間台灣失智人口已達26萬人,且依國發會人口推計數據推估,於125年台灣失智人口將高達55萬人之多,失智症不論是患者或家屬以成為人人皆可能必須面對的課題。究竟如何防範、改善、照護失智症?來看腦神經內科王旌祖醫師怎麼說。
2020-03-29
你喜歡吃九層塔嗎?九層塔也就是羅勒,在東方或西方的食物中都很常看到它的蹤跡,特有的香氣在各種食物上可說是畫龍點睛,而現在又多了一個更愛它的理由,九層塔營養價值豐富,不只抗發炎、強壯骨骼還能顧眼睛!今天就讓 吳映蓉營養師、翁德志營養師、李芷薇營養師 要來教大家如何挑選、如何保存!
2020-03-21
你常吃肉嗎?是不是每天都會吃到呢?良好的飲食是健康的基礎,而肉類幾乎是我們每個人每天都會吃到的食物,每種肉油脂分布的位置多寡各不同,注重健康的你更應該要了解,以避開油脂地雷;而烹調方式、飲食順序也和健康息息相關。今天就讓營養師來教大家怎麼吃更健康更享瘦!
2020-03-16
來杯咖啡可說是不少人開啟一天最習慣的方式,不論是提神也好,犒賞自己也罷,上班或是休假總得來一杯不然渾身不對勁。咖啡除了提神之外據說也有相當多的好處,像是有利於防範各種慢性病、心血管疾病、促進排泄等;也據傳對身體健康有不少的負面影響,像是失眠、心悸、骨質流失等。
2020-03-05
在臺灣,開學了,很多台灣的父母親,都會為了自己小孩要上學,在這個新冠病毒COVID19疫情流行期間,開始焦慮和心慌,擔心小朋友上學得到感染?以下把目前世界上醫療的研究,和所有父母分享一下,期待減少父母的擔憂:
2020-02-27
武漢肺炎爆發後,大家對於口罩的使用知識上不斷提升,然而只要帶對口罩、把口罩戴好就真的沒問題了嗎?其實脫口罩也是個相當重要的防疫課題。大家都知道戴口罩是為了防止病毒有傳染到自己的可能,那麼也就應當留意被擋箭牌(口罩)擋在外面的病毒滯留的可能性。到底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來看感染科陳寶珍醫師怎麼說。
2020-02-23
武漢疫情持續延燒,民眾對身邊發燒、咳嗽症狀者,無不格外當心。同時,無症狀感染者是否具傳染力尚未可知,也是民眾普遍擔憂及瘋搶口罩的原因。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日前公佈,新型冠狀病毒首度出現無症狀確診,為第18例20多歲男性個案,該男是日前一對確診感染夫妻的兒子,一家四口從義大利搭機回程經香港返台後,爸爸因發燒與肺炎通報,媽媽也出現感冒症狀,兩夫妻先後確診。
2020-02-21
如何在短時間區分是武漢肺炎或其他呼吸道的感染。新型冠狀病的感染以下呼吸道為主,所以下呼吸道(咳嗽、喘)的症狀會比較多。而相對來說上呼吸道的症狀如鼻塞流鼻水,喉嚨痛就會比較少見,這是武漢肺炎的一個重要特色。
2020-02-13
你正在減肥嗎?或者你正在考慮減肥?不論是為了身材或是為了健康,維持良好體重是我們人人都需要關注的事情。不過講到減肥、減重、瘦身等,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唉,要餓肚子。」「要做多少運動阿。」也因此常讓人卻步。今天就來看肥胖症專科醫師來教大家怎麼調整飲食,在不餓肚子的情況下順利減肥吧!
2020-02-02
你平常有喝茶的習慣嗎?我們都知道喝茶對身體健康有所幫助,但也是要在對的時間點喝,並不是隨時想喝就喝對身體就有幫助。來看營養師怎麼說!
2020-01-08
長時間窩在辦公室工作,可能也會增加高血壓風險?一項刊登於《Hypertension》期刊的研究宣稱,每周工時達41至48小時間,持續高血壓的風險會上升42%,工時超過49小時以上,高血壓可能性增加至66%。工作壓力對身體健康造成的影響不可小覷,專科醫師建議應定時量測血壓,透過平日運動與生活方式,適當調節壓力。
2019-12-28
台灣名列「亞洲最胖」地區,因肥胖而出現脂肪肝的人口也不在少數,尤其是含糖飲料、炸雞等飲食助長了脂肪疾病風險。良祐診所院長鍾尚分醫師指出,高糖與油炸飲食比例增加,導致脂肪肝問題漸趨嚴重。過去B型肝炎被視為是台灣的國病,如今脂肪肝的比例已遙遙領先,而主要的危險因子與飲食不均、含糖飲料、酒精攝取有關。
2019-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