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只是求心安?醫曝:40%的醫療「無效甚至有害」!

▲手術  開刀  手術房 示意圖
▲生病看醫生真的有效嗎?(圖/取自達志示意圖)

文/江守山

大部分人都相信:以預防為目的的檢查或治療對健康有益處,而生病去看醫生,更是天經地義的事。但真的是這樣嗎?多數人以為可以透過「積極的醫療行動」來保障健康,現實中,我們卻往往時常聽到一些相反的事例,像是「明明每年都安排健康檢查,卻仍突然被宣告罹癌」,或是「接受了手術和治療,但身體不僅沒好起來,反而感覺更糟糕」等,這些情況當然並非臺灣獨有,而且早已獲得不少醫界人士的注意。

2013年,世界醫院排名第一的美國梅約診所,曾發表一項研究指出:「40%現行的醫療措施和藥品是無效的。」這項研究一共回顧了363篇醫療實證研究,發現現行的醫療措施和藥品,只有38%被證明是有益的;另外有22%的結果仍不確定;其餘40%是無效甚至有害人體。該研究指出的「無效醫療措施」包括:為了穩定性心絞痛而進行的冠狀動脈支架手術、停經後女性的賀爾蒙替代療法、休克患者放置肺動脈導管、心臟手術中使用的藥物aprotinin 和COX-2 止痛藥等。

藥品示意圖。(圖/達志/示意圖)
▲研究顯示,只有1/3左右的醫療措施被證實能真正幫助我們。(圖/取自達志示意圖)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英國醫學期刊》(British Medical Journal, BMJ)證據醫學中心的調查人員,在評估了三千種現行醫療措施和藥品之後,不僅有同樣的發現,結果甚至更令人擔憂:無論是治癒還是緩解症狀,這些措施與藥品當中,只有11%確定有效;另外的23%為可能有效。也就是說,只有1/3左右的醫療措施被證實能真正幫助我們,其餘的部分,不僅沒有足夠的證據可以證明有效,當中甚至還有15%的醫療措施被證明不該繼續使用,因為這些治療方法有可能好壞參半或不太可能有幫助,甚至還可能會對人體造成傷害。


▲▼醫生,醫療,手術,醫病關係,醫療糾紛。(圖/pixabay)
▲許多手術可能帶來更多是「安慰劑效應」。(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事實上,過去就有不少廣受推崇的治療方式,被實證醫學研究給推翻,例如:膝關節半月板撕裂的運動傷害,過去所有骨科權威一致的見解,就是得將半月板切除,因此,這個手術在美國每年各地都需要進行幾萬次。直到有研究透過實證醫學的方式,把一百四十七個半月板撕裂的患者隨機分為兩組:一組進行真正的半月板切除手術;另一組在手術室裡面,醫師把病人的膝蓋開刀打開之後,什麼都不做再縫回去,也就是在病人不知情的情況下進行「假手術」,亦即所謂的「安慰劑效應」。

結果兩組經過術後一年的追蹤發現:不論有沒有切除半月板,根本不影響病人的預後(編按:指根據病人當前狀況,來推估未來經過治療後可能的結果)。這時大家才知道:這麼多年來,那些幾十萬次的手術,統統都是白做的!

本文摘自《你做的檢查、治療都是必要的嗎?》/江守山(江醫師健康舖子執行長、江醫師房屋健檢中心執行長)/方舟文化出版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