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捐角膜不用挖眼球! 國家眼庫讓捐贈者「看到回天堂的路」

▲捐贈角膜。(圖/記者嚴云岑攝)

▲國家眼庫保存的捐贈者冷凍角膜。(圖/記者嚴云岑攝)

記者嚴云岑/台北報導

眼角膜是台灣近年來器官捐贈成長最快的組織,自從2013年國家眼庫成立以來,捐贈量更從220例增加至537例,在逐年增長數據背後,純熟的摘除技術成了重要推手。將挖除整顆眼球改為僅摘取眼角膜,不僅大幅提升捐贈者外觀,而保留視神經,也讓家屬不再擔心「捐贈者看不到回天堂的路」。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國家眼庫負責人、台大醫院眼科部胡芳蓉教授表示,在技術未純熟年代,捐贈眼角膜就需先摘眼球,少了眼球支撐,眼皮也會隨之塌陷,有時家屬前來瞻仰儀容,看到的卻是臉上兩個凹洞,臉頰有兩道鮮血,有時眼皮沒蓋好,還會瞥見眼窩深陷的黑洞,讓家屬看了十分難過。因此,國家眼庫成立後,便建立多項作業流程,提升摘取技術便是其中一項。

▲角膜捐贈,國家眼庫,角膜移植技術員。(圖/記者嚴云岑攝)

▲國家眼庫技術員出勤時用的角膜保存箱。(圖/記者嚴云岑攝)

胡芳蓉展示眼庫技術員出勤裝備,除了基本的紗布、刀械,一罐3500元的角膜保存液也是必備品。純熟技術員摘取雙眼角膜約需30分鐘,但技術員並不會馬上離開,而是依眼型幫捐贈者植入義眼片,利用表面的倒鉤讓上下眼皮貼合,再用細針縫好,1個半小時流程結束後,大愛捐贈者眼部幾乎看不出異樣,「如果硬要說的話,大概就像是多了一根睫毛。」

胡芳蓉提到,會發展眼角膜摘除技術,主要也是礙於國人傳統觀念,「家屬認為整顆眼球摘除,會讓捐贈者看不到天堂的路。」不過,若只摘除角鞏膜瓣,因視神經還在,大愛捐贈者也能順利回歸信仰的懷抱。

▲角膜捐贈,國家眼庫,角膜移植技術員。(圖/記者嚴云岑攝)

▲各式各樣的義眼片。(圖/記者嚴云岑攝)

目前國家眼庫為全年無休,24小時運作,若半夜接獲捐贈者消息,值班技術員也要立刻出勤。胡芳蓉說,台大醫院共有7名技術員,許多人過去都是加護病房護理師,就算獨自作業也不怕。不過,由於角膜摘取仍需仰賴「手工」,因此招考時手的穩定度十分重要,否則一旦切開角度過大,讓角膜垮掉,也就浪累了捐贈者的大愛。

▼眼庫技術員都為獨立作業,就算半夜接獲捐贈案例,也須立刻出勤。(圖/記者嚴云岑攝)

▲角膜捐贈,國家眼庫,角膜移植技術員。(圖/記者嚴云岑攝)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