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6小時預警猝死風險!李建璋AI系統研發二度奪愛迪生獎金牌

▲▼衛福部資訊處處長李建璋開發「AI猝死預警系統」獲愛迪生金牌獎。(圖/翻攝自李建璋臉書)

▲衛福部資訊處處長李建璋開發「AI猝死預警系統」獲愛迪生金牌獎。(圖/翻攝自李建璋臉書)

記者洪巧藍/台北報導

愛迪生獎(Edison Awards)被譽為創新領域的奧斯卡獎,衛福部資訊處處長李建璋研發團隊今年以「AI猝死預警系統」第二度獲得金牌,成為少數能二度於全球創新舞台獲得最高榮譽的政府團隊。該系統為國內自主研發,透過監測人體的六大生命徵象,提前6小時就預測猝死風險,敏感度高達95%以上,有望降低一半以上猝死機率。

李建璋為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教授,去年才以「元宇宙醫學影像系統」榮獲美國愛迪生發明獎金牌,今年則以「AI猝死預警系統」二度蟬聯。愛迪生獎素有「創新界奧斯卡」之稱,特別重視產品的成熟度與實際社會影響力,今年由NVIDIA執行長黃仁勳與前Intel執行長季辛格擔任頒獎嘉賓,備受矚目。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李建璋表示,一般在病房或者居家照護時常常固定監測的六個生命徵象,包含呼吸、心跳、收縮壓、舒張壓、平均壓還有血氧數值來早期發現問題,若由人去看監測數值,只能透過上限、下限值去判斷,無法合併判斷六項數據的趨勢來提前預警。

AI生命徵象預警系統補齊這一塊!李建璋說,同樣透過六個數據趨勢,系統研判發現可能會導致猝死、休克或呼吸衰竭,可以提前在6到12小時之前就發出預警,讓醫師有充分的時間來提早因應,找出可能潛在的原因,系統敏感度高達95%以上,特異度也有92%以上,不會有很多假警報。

李建璋表示,這項系統是和華碩產學合作,開發耗時約3年時間,期間經過台大、國泰、中山、長庚四個醫院去驗證,在他接任衛福部資訊處長後,也帶入在部立台中醫院實際應用。儘管實際應用成果還要1、2年才有辦法做統計,不過過去的文獻已經分析,若可以提早預測,基本都可以降低一半以上的猝死機率。

談到心情,李建璋說,去年他開發的元宇宙醫學影像系統已經拿過金牌,照理來說不該再報名,因為重複對同一人頒獎的機率太低。但是想到這次開發的作品是有別於去年的新類別,所以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情還是參賽,能意外再度獲得評審青睞,著實又驚又喜。這份榮耀不僅代表台灣智慧醫療實力獲得國際肯定,也象徵政府創新科技應用走向世界的堅實步伐。

▲▼衛福部資訊處處長李建璋開發「AI猝死預警系統」獲愛迪生金牌獎。(圖/李建璋提供)

▲衛福部資訊處處長李建璋連續兩次獲愛迪生金牌獎。(圖/李建璋提供)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