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沒吃過! 染紅西谷米、咖啡做粽子味覺視覺雙享受


▲經過紅龍果染色的西谷米粽子,像顆鑽石發光。(圖/雲林基督教醫院提供)

記者李佳蓉/綜合報導

酷熱「粽夏」,已經吃膩五花肉肥滋滋的肉粽了嗎?今年端午節換個清爽的養身粽,讓身體活氧起來。營養師們設計了紅玉多酚鮮活粽、咖啡多酚鮮活粽,以西谷米及洋菜代替糯米,富含膳食纖維又好消化,選用當地新鮮食材入粽,不但熱量低,自己動手做不用擔心食安問題,營養更加分!

雲林基督教醫院營養師鄧羽汝設計一款「紅玉多酚鮮活粽」,選用當地夏季盛產的紅龍果,將西谷米染成療癒的粉紅色,餡料則以新鮮竹筍、香菇入粽。她指出,火龍果豐富的水溶性膳食纖維能協助血糖調控及潤腸,預防大腸癌發生;竹筍富含有多酚-木酚素,可抑制大腸癌形成;香菇則為低熱量、高蛋白、高纖維食物,富含麥角固醇可在體內轉化成維生素D,幫助鈣質吸收。以低氮澱粉西谷米取代傳統糯米,一顆粽子僅有4公克的蛋白質,適合腎功能不良的病人食用。

▼紅玉多酚鮮活粽加入竹筍與香菇,熱量低又營養。(圖/雲林基督教醫院提供)


此外,營養師林宥蓁也設計符合年輕人口味的「咖啡多酚鮮活粽」,以古坑海拔1200公尺的頂級咖啡香做為粽子調味料,低熱量的洋菜取代糯米,加上鳳梨及蒟蒻增加口感層次,食用時搭配蜂蜜取代糖,低卡又健康。她說,國外研究咖啡含抗氧化物-綠原酸,可減少中風因子,增強短期記憶,甚至降低整體罹癌風險;鳳梨富含多種酵素及纖維,可使排便順暢;蜂蜜則有助傷口癒合,緩解呼吸道症狀

花蓮慈濟醫院也跟上這波養生粽風潮,營養師林雨柔使用當紅的台灣本土原生種植物-紅藜米製做粽子,加入菇類、豆丁及竹筍等天然食材,富含高纖維及優質蛋白的養生素粽,還加上黃金比例2:8的黑米及長糯米,平衡糯米的軟糯口感。她提到,黑米中的花青素、維生素E及B12對於心血管保護及抗氧化很有幫助。

▼製作紅藜米蔬食粽之材料。(圖/花蓮慈濟醫院提供)



紅玉多酚鮮活粽製作方法(20人份):

食材:
西谷米600公克
紅龍果2顆
紅蔥頭80公克
雞腿肉(去骨去皮)300公克
大朵生香菇5朵
竹筍300公克
橄欖油30公克
粽繩1串、粽葉40片
調味料:醬油70公克、醬油膏30公克、蒜泥30公克、鹽20公克

作法:
1.紅龍果去皮,用果汁機打成汁,備用。
2.將西谷米盛裝在碗中、倒入紅龍果汁,攪拌均勻呈粉紅西谷米。
3.粽葉洗淨後晾乾,備用。
4.將雞腿肉洗淨、去骨去皮處理後,切小丁、加醬油、醬油膏、蒜泥醃製備用。
5.將蔬菜清洗乾淨,紅蔥頭切末、生香菇和竹筍切小丁,燙熟備用。

炒餡料:
1.炒鍋放入橄欖油炒香紅蔥頭。
2.鍋中再依序入筍丁、香菇、雞丁拌炒最後加鹽調味。
3.粽葉內側可塗抹少量食用油,可防沾粽葉 。
4.粽葉折成漏斗狀,依序先放西谷米、餡料、再鋪西谷米將粽葉漏斗填平 。
5.拿粽繩將粽子綁好後,放入電鍋加水蓋滿粽子蒸約1小時(西谷米呈透明狀
代表已熟)。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加入咖啡調味的養生粽,市面上很少見。(圖/雲林基督教醫院提供)

咖啡多酚鮮活粽製作方法(10人份):

食材:
古坑濾掛咖啡4包
洋菜粉10公克
金鑽鳳梨200公克
蒟蒻丁200公克
水200毫升
古坑蜂蜜50公克
圓型不鏽鋼鍋、粽葉、棉繩

作法:
1.濾掛咖啡,以開水800c.c.手沖,備用。
2.蒟蒻條清洗乾淨,切小丁,再以熱水滾煮去除雜味後,用冷開水沖洗備用。
3.鳳梨去皮、切丁,粽葉洗淨後晾乾,備用。
4.備圓形不鏽鋼鍋、倒入200毫升冷開水,再將10公克洋菜粉加入攪拌均勻。
5.把沖好的咖啡加入作法4的洋菜水中,加熱煮沸3~5分鐘後,放冷至半凝固狀。
6.取粽葉兩片折成折成漏斗狀,先放入洋菜凍1.5湯匙,再加鳳梨丁、蒟蒻丁各1湯匙、洋菜凍1.5湯匙,最後將粽葉覆蓋上,以棉線綁緊粽身。
7.包好的粽子放入冰箱冷藏3~4小時, 食用前可淋上蜂蜜一茶匙或搭配鮮奶、優酪乳。
 


▲紅藜米蔬食粽增加黑米增加口感。(圖/花蓮慈濟醫院提供)

紅藜米蔬食粽製作方法:

食材:
黑米12公克
長糯米 48公克
紅藜米 3公克
鈕釦菇 1朵
杏鮑菇 15公克
豆干 10公克
竹筍 15公克
調味料:素蠔油、白胡椒粉、鹽巴、赯(依個人口味添加)
沙拉油 少許

粽葉、粽繩

作法:
1.食材1~3泡至一天,入電鍋蒸熟備用。
2.食材4泡軟,食材5且滾刀塊,將香菇頭剁下切末備用,食材6~7切丁備用。
3.食材4~5入鍋加水至淹過食材,加入素蠔油悶煮至熟透入味,滷汁留著備用。
4.食材6-7入鍋加入個人喜好調味料拌炒至香氣、湯汁收乾。
5.滷汁做法:油入鍋加入剁碎的香菇頭爆出香氣,加入滷香菇汁,在加入少 許鹽、醬油調味。
6.滷汁和飯拌匀即可。
7.將飯與食材包入粽葉,完成。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