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憾、內疚、後悔這些感受有個共同點:回顧過去。(圖/翻攝自pakutaso)
文/喬治.戴特
簡單了解一下「內疚」(guilt)這個感受。先不談「懊悔」(remorse),雖然它和內疚有那麼一點相似,不過懊悔要用另一個角度解釋。遺憾(regret)與內疚都跟人的需求有關,而懊悔只是因為期待沒被滿足。當然你可以對這種分類法抱持不同意見。
遺憾、內疚、後悔這些感受有個共同點:回顧過去。這些感受利用一些「花招」影響你的思考,進而跨越了時間的邊界。對某件事感到遺憾時,可以解釋成把「現在」的觀點,套用到「過去」的那件事,而且是「現在」覺得不知所措的時候才會做的事。這種回顧過去的想法,是會讓事情造成偏差的。
▲內疚意味著做錯事情或決定。(圖/達志示意圖)
那內疚和遺憾都沒有意義嗎?這要看應對內疚感的方式。內疚意味著做錯事情或決定。然而,回顧過去,難道不是根據已知的資訊,做出了想做的事嗎?現在只不過是在多方思考、事後諸葛之後,才開始對過去感到內疚,而且做決定的當下一定不會內疚。
內疚讓人浪費了多少時間和精力!如果內疚能夠改變事物,請不吝指教,這樣大家就能夠一起內疚,讓世界變得更美好。如果內疚能夠讓人改善,那就是有益的。否則你不如把精力用在更有建設性的地方,就是將過去的事情和現在的事情區分開來,因為現在的事情才能改變做法。如果還是想內疚的話,請自便,不過就算再怎麼內疚,也無法改變過去發生的一切。
過去的任何感覺都只屬於自己,尷尬的感受只存在於自己的腦中,除非你自己提起,沒有人會記得你的感受。如果別人重提你過去所犯的錯誤,那就原諒他並憐憫他吧!如果那些人糾結於過去,一直記著可能讓你很尷尬的事情、或者很久之前你曾犯過的錯誤,那這些人的生活顯然挺無聊的。
▲如果別人重提你過去所犯的錯誤,那就原諒他並憐憫他。(圖/翻攝自pixabay)
當然,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自己。如果很難原諒自己或他人,那就試著對自己說:「誰不是想把事情做到最好?」這是唯一合理的解釋,除非你覺得人會做出違反自身利益的行為。雖然每個人的所作所為,不一定都會被公認是「最好」,但起碼都是當下所能做出的最佳決定。
但這不表示社會有辦法容忍上述這種行為。當然,社會大眾必須保護自己免於受到威脅傷害的行為。司法制度可以拘留犯人,但這與憤怒、復仇或內疚感完全不一樣,是為了保護無辜之人,而非懲罰有罪之人。保護無辜之人是出於理智,但懲罰犯人是滿足復仇的欲望。
你可以觀察某人犯下一樁恐怖的罪行之後發生的事。罪行已無法改變,所以我們會先想到的是根據法律加重懲罰。以前認為最好的決定,現在不適合,因為觀點改變了。
本文摘自《重設你的人際邊界》/喬治.戴特(應用科學碩士、心理學碩士)/大是文化出版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