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代謝」問題年輕化 餐餐雞排奶易短命?

文:建佑診所院長/陳盈君 醫師

當你看到速食店Logo,心裡連結的是甚麼?香脆可口的炸雞,薯條?親子的歡樂時光?還是高脂高熱量的垃圾食物?這些精緻的再加工食物,雖然提供了方便、乾淨、附屬價值,但同時也伴隨了文明疾病,包括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以及代謝症候群等等。

【代謝症候群】其實不是一個特定的「病」,而是慢性疾病的首部曲,這時候身體的器官及血管已經或多或少開始出現功能上的變化,如膽固醇開始沉積於血管壁,血管變得狹窄而無彈性;胰島素分泌減少或對胰島素的敏感性變得不足,此時若不加注意,在未來的幾年內就會逐漸演變成糖尿病、動脈硬化和心血管粥狀硬化等疾病,因此不可等閒視之。

以往這些疾病都是發生在中老年人身上,但最近的報告顯示這些疾病初發年齡不斷的下降,青少年與兒童的案例也不在少數。


▲代謝症候群:具有上列三項或三項以上危險因子者。

由此可知,當看到白白胖胖的小朋友,不一定對等”baby fat”與”古錐”,注意一下腰圍,也許是代謝症候群的前兆。預防或控制代謝症候群沒有習慣特別的訣竅或捷徑,所有專家的建議一致,還是老話一句:養成良好的健康習慣。

1. 保持標準體重:
無論成人或孩童,男性腰圍每增加1公分,得到代謝症候群的機率就上升14%;女性腰圍每加粗1公分則增加5%罹患代謝症候群的機率,將腰圍保持在正常範圍內,才有機會留住健康。

2. 健康飲食:
多吃不同種類的蔬果,避免加工和油炸的食物。肉類儘量選擇白肉和魚肉,少一點紅肉。此外,試用香草和香辛調味料取代過多的鹽。

3. 多運動:
運動可以增加細胞對胰島素的利用,減少阻抗的問題。運動亦可幫助減輕體重,瘦下來也可減少胰島素阻抗。

速食文化的盛行,雖然方便了年輕父母,但對還在發育期的小孩及青少年來說,喝下去的成分都是超出每日所需的熱量,衍出生代謝問題不在少數,且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所發生的年齡層也逐漸下降,5歲起奶茶當水喝、三餐「外食族」12歲少年得糖尿病就是一個案例,現在不只30歲以上的族群要注意,餐餐老是在外的外食族們可更得要當心。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