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明忠說明麻醉安全的重要性。(圖/奇美醫院提供)
記者邱俊吉/台北報導
微創心臟手術蔚為風潮,強調「不插管、恢復快」的麻醉方法也成賣點,但有醫師說,這類麻醉對於高齡、多重疾病患者未必是最佳方案,且根據國外大型研究,病人若在手術中緊急轉為插管全身麻醉,術後死亡率竟高達31%,也凸顯麻醉不宜過分聚焦「舒適」,更須評估可否即時化解突發風險。
奇美醫院麻醉部主治醫師林明忠表示,TAVI(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是當前治療主動脈瓣膜狹窄的主流微創手術,特別適合無法承受開心手術的高齡或虛弱病患,其搭配的麻醉方式則可分為靜脈鎮靜麻醉、插管全身麻醉2種,前者不需插管,被視為「快速又輕鬆」,但若有突發狀況,醫師反應時間未必充足。
林明忠指出,根據國際知名醫學期刊《循環(Circulation)》發表的大型隨機對照試驗,其實選擇鎮靜麻醉的病人,約有6%會因術中併發症被迫轉為全身麻醉,而這些患者的術後死亡率,據統計竟超過3成,風險高到令人震驚。
針對TAVI 手術搭配的麻醉,林明忠以罹患多種心血管疾病、71歲的江先生為例,原本他因左心室收縮功能低下,預計須使用葉克膜(ECMO)才能完成TAVI手術,但術前詳細評估後,團隊決定不用葉克膜,透過精準全身麻醉搭配4D「經食道心臟超音波(TEE)」即完成治療,過程僅50分鐘,術後15分鐘拔管轉醒,3日內順利返家。
林明忠表示,奇美醫療團隊7年來已累積超過130例的TAVI手術經驗,已建立完整的術前風險評估與術中即時監控系統,包含腦血氧、肌肉張力與麻醉深度監測,搭配被視為麻醉醫師「第三隻眼」的TEE,可即時判斷瓣膜定位、血流異常或突發休克等狀況,手術安全更多一層保障。
林明忠提醒,病人選擇麻醉方式時,不要被「不插管」迷思綁架,應以安全性、可控性為優先考量,並由多科聯合評估搭配即時監控,才能守住手術過程中的關鍵變化。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