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性行為配戴保險套,是最基本的避孕方法。(圖/示意圖/達志影像)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發生性行為未做好防護措施,最怕鬧出「人」命,不過,要做好避孕除了靠保險套外,還有許多選擇。食藥署表示,避孕方式可分為藥品與醫材兩大類,以口服避孕藥佔大宗,但若未天天按時服用,可能會造成經期紊亂或避孕失敗,女性還可嘗試其他3種避孕方式,各有優劣,但只要遵照指示使用,還是有一定的保護力。
食藥署在《食藥好文網》提到,女性可嘗試的3種避孕方式分別為子宮內避孕器、陰道內避孕環及避孕貼片。子宮內避孕器可省去天天服藥麻煩,且效果持久,3~5年再行更換即可,但缺點為裝取皆須有醫師操作,少數人可能會有骨盆腔炎、經血量增加等問題,若不慎懷孕,子宮外孕機率也較高。
陰道內避孕環則是一種柔軟有彈性的含藥透明環狀物,會定量釋放低劑量荷爾蒙藥物,經陰道上皮吸收後發揮作用,女性只需在每個月月經來潮5天內,自行放置在陰道深處,放置約3週後自行取出,待下次月經來時再放入新的避孕環即可。
▲口服避孕藥若未天天按時服用,可能會造成經期紊亂或避孕失敗。(圖/免費圖庫pxhere)
避孕貼片主要是將荷爾蒙藥物作成貼片劑,經由皮下吸收緩慢釋放藥品成分,抑制卵巢排卵反應。可在臀部、腹部、上臂外側或背部輪流換貼,但要避開胸部、傷口、毛髮及皮膚過敏等部位。
食藥署表示,避孕環、避孕貼片均含有女性荷爾蒙成分,會活化血液中的凝血因子,若使用不當,可能會造成靜脈血栓、肺栓塞、冠狀動脈阻塞甚至中風等副作用,須經醫師處方才能使用。
此外,避孕環不適合給有血栓病史、血管合併症的糖尿病患者、局部神經症狀偏頭痛、未有明確診斷的陰道出血、嚴重肝病或肝腫瘤患者、惡性腫瘤患者等族群使用。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肝功能異常、血凝症、乳癌、腦血管、心肌梗塞,或是35歲以上抽菸者、體重大於等於90公斤,或有家族病史者,使用避孕環,動脈血栓性的風險也會增加。
最後,食藥署提醒,任何避孕方式效果皆非100%,切勿同時使用避孕藥、避孕環、貼片,萬一藥量過高會造成累加效應,反而會傷害身體。有避孕需求者,應諮詢專科醫師,討論合宜的避孕方式,並遵循醫師處方小心使用,用藥期間亦須詳細觀察是否發生不適現象。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