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胖也會「脂肪肝」 這類型的人要小心!


▲飲料是甜份來源,長期攝取恐危及健康。(圖/達志/示意圖)

文/趙堅醫師

1. 常喝手搖杯飲料
「手搖杯含糖飲料如同碳水化合物界的怪獸」,絕大部分手搖杯飲品均添加玉米果糖,長期飲用容易引起脂肪肝,讓血脂、膽固醇變高,還會成癮,不准孩子喝手搖杯飲品。世衛組織今年公布糖份攝取指引,游離糖(額外添加糖分)建議每天攝取量應低於總熱量的十分之一,否則容易引發心血管疾病,一般建議一天攝取量以總熱量的5%為宜。

以60公斤、輕度工作成人計算,每天熱量建議攝取1800 大卡,若每天飲用一杯全糖手搖杯飲料,已攝取100大卡,已經超過5%的建議量,如果一天喝上兩杯、攝取200大卡糖分熱量,就破了十分之一的上限。玉米果糖便宜、甜度高,早就成為手搖杯飲品的甜份主要來源,長期攝取恐危及健康,建議最好不要飲用,如果嘴饞建議買中杯、微糖,如果喝不完,丟掉也沒關係。

手搖杯飲料標示104/7/31已上路
手搖杯飲料標示新制7月31日上路,由於手搖杯店家均提供甜度調整,部分業者認為難以執行,食藥署指出,業者只需標示全糖熱量,其餘半糖、微糖等由消費者自行計算;新制規範連鎖飲料店、便利超商(沖調咖啡、奶茶)、速食業者(咖啡),不含早餐店。

食藥署表示,新制已於6月預告,期間多次與業者開會協商,發現業者詳細標示含糖量,確實有執行困難,因此最後確定手搖杯飲料熱量只需標示全糖熱量,糖量也可用方糖數來標示,方便消費者換算。舉例,某店家全糖飲料加入20公克果糖,每1公克果糖熱量為4大卡,則全糖熱量須標示80大卡,至於七分糖(56大卡)、半糖(40大卡)、微糖(三分之一糖、約27大卡),則由消費者自行計算,店家不必一一標示。熱量也可以方糖數量來標示,一顆方糖5公克,每顆20大卡,店家現場沖調飲料全糖用了5顆方糖,則需標示5顆方糖、100大卡。

至於標示方式,不須在手搖杯外包裝上標示,可在店內點餐單上註記或張貼懸掛或插立牌等,或是用標籤黏貼,以及其他足以明顯辨明的方式標示,讓消費者參考,但不能只在店家網站標示。手搖杯標示新制還包括果汁,現場調製的果汁飲料必須含10%以上的果汁,才能標示為果汁;如果果汁成分低於10%,只能標示「風味」、「口味」,不能提到果汁兩字。

另外茶飲與咖啡必須標示產地來源,如果混了兩國以上的茶葉,需按照含量多寡依序標示;咖啡需標示咖啡因含量,採紅黃綠三級,咖啡因如超過201毫克,需以紅色標示,黃則是介於200至10毫克,綠則是低於100毫克。新制將於7月31日上路,已請各地衛生局加強稽查,如果業者未依規定標示,將處以3萬至300萬元罰款,如標示不實罰款更重,將開罰4萬至400萬元。

2. 久坐、不運動
中年人最好不要久坐、不運動,以免出現脂肪肝。中年人長時間久坐、不運動,很容易就會出現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俗稱脂肪肝)。如果想要減少脂肪肝困擾,就得減少久坐時間,同時也要多運動。這項研究成果已發表於《肝臟病學期刊》研究人員以近十四萬名男女為研究對象,這些人都在2011年3月至2013年12月間接受健康檢查,以超音波檢查是否有脂肪肝,研究人員也以問卷詢問這些人的運動量與平常坐著的時間。

這些人當中,近四萬人有脂肪肝。研究人員發現,無論久坐還是運動量減少,兩項因素都會增加脂肪肝發生率,就算不胖,身體質量指數(BMI)少於23,一樣也會因久坐、運動量偏低而出現脂肪肝。研究以中年人為研究對象,結果發現,長時間久坐、運動量減少,都與脂肪肝盛行率有關。減少坐著的時間與增加運動量一樣重要,都可以減少脂肪肝風險。長時間黏在椅子上,很可能會奪去生命,過程雖然緩慢,但結果卻是無庸置疑。身體是設計用來活動、運動,久坐時,肌肉不需要用力、運動,自然會對身體造成傷害。目前脂肪肝無藥可醫,唯有改變生活習慣,才能改善脂肪肝問題。

「脂肪肝」表示肝細胞內脂肪空泡佔據過量
一般人常誤以為脂肪肝是指肝臟被一層油包裹著,實際上醫學對脂肪肝的定義為肝細胞內的脂肪空泡佔據整個細胞的5%以上,臨床上又稱為代謝性脂肪肝。在目前常規的健康檢查中,腹部超音波掃描檢查是必備的篩檢工具,又最常被腹部超音波掃描發現的異常結果就首推「脂肪肝」了。根據病理生理學的研究,正常人每100克肝約含4~5克脂類,而當肝細胞內脂質(尤其是指三酸甘油脂)蓄積超過肝重量的5%,或肝組織學上每單位面積呈現3分之1以上的脂肪變性時,則在臨床上就稱為「脂肪肝」。

脂肪肝在台灣成年人中約佔4分之1的比例,性別方面為男性略高於女性,好發的年齡層則在40~60歲之間。而造成代謝性脂肪肝的常見因素包括有肥胖、高血脂症、酗酒、糖尿病、高血壓、不當服用藥物(如類固醇、黃體素)、內分泌代謝異常疾病等;C型肝炎病毒所製造的蛋白質,會導致肝臟細胞脂肪代謝異常,因此較易形成脂肪肝,而B型肝炎則少有相連性。脂肪肝雖與三酸甘油脂的合成及排泄不平衡有直接之關係,但其成因的機轉則可能與脂肪由肝臟的輸出量減少、脂肪酸大量湧回肝臟、肝臟內脂肪的氧化作用減少,以及肝臟合成脂肪的增加等因素有關。

脂肪肝高危險群 建議做腹部超音波掃描
臨床上,8成的脂肪肝患者都不見有症狀出現,且大部分之症狀都是一些非特異性的胃腸道疾病之症狀及表徵,其中包括有上腹部不適感或疼痛、食慾不振、全身倦怠、呃氣、腹脹(尤其是上腹部)、肝區有壓痛感等。少數的罹患者可以觸摸出肝臟腫大的現象,極少數嚴重的個案或許會出現眼白鞏膜泛黃的現象;又如藥物中毒性脂肪肝(常見有四環素)、急性妊娠性脂肪肝在臨床上會出現急性猛爆性肝炎的變化,而使得病況危急,卻很難與一般病毒性肝炎或藥物中毒性肝炎所導致的猛爆性肝炎做明顯區分。

對於某些罹患脂肪肝的高危險群,如肥胖症、長期多量飲酒、高脂血症、糖尿病、長期藥物使用、慢性心臟循環衰竭,甚至營養不良的個體,建議其能夠進一步接受腹部超音波掃描。脂肪肝的治療是依其成因之不同而異,如果是肥胖、營養過剩及酗酒所引起的脂肪肝,並無須服藥治療。只要確實控制食量、減肥、戒酒,且養成正常生活起居、少吃油膩食物(肥肉、動物內臟、油炸品)、多運動等行為調整,即可改善。若為高血脂及糖尿病患者所引起的脂肪肝,則須與醫師配合來服藥控制病情,才能改善脂肪肝的情況。另外,急慢性肝炎引發的脂肪肝,則在肝炎緩解後就會自動消失。

脂肪肝的問題可大可小,多需視其成因而定。如果是因為肥胖、糖尿病等代謝問題所導致的脂肪肝,通常不會影響肝臟機能之運作,也少見惡化成肝硬化、肝癌等症。但若為酒精性脂肪肝合併酒精性肝癌者,長時間發炎就會導致肝硬化甚至肝癌,因此不可等閒視之。

本文作者:趙堅 現任台大醫院婦產科醫師
文章轉自:趙堅臉書網誌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關鍵字: 手搖飲料 脂肪肝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