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溼熱天氣造成體內溼氣不易排出,容易長出「汗皰疹」。(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記者李佳蓉/綜合報導
台灣屬海島型氣候,環境偏濕熱,因此每逢梅雨季、夏季時,許多人手指容易長出一串或是一群外型像是「西米露」的小水泡,又紅又癢。對此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內科主治醫師林欣瑩指出,手指的小水泡為「汗皰疹」,為體內累積較多風、溼,無法排出停留在皮膚表面而形成,是生活型態的警示燈,若置之不理身體機能會出問題。
林欣瑩表示,手指出現的小水泡,稱為「汗皰疹」,為溼疹的一種,也是一種過敏性局部皮膚炎,好發於手掌、腳掌側面,或是手指、腳趾側面,急性期會出現劇癢、聚集的小水泡。以中醫觀點,因內在溼性、溼熱體質(嗜冰飲、烤炸類或飲酒),在加上外來風、溼等邪氣相合,鬱悶在肌膚表面,即容易形成汗皰疹。
她指出,大多在夏天悶熱潮溼或梅雨季時,因外界溼度高,導至體內排溼功能減弱,容易發生;在季節交替時,也容易發作。出現汗皰疹,表示體內風溼熱邪無法即時隨著汗液及大小便排出,使之停留在皮膚表面而形成,此種小水泡生成就是給身體的警訊,說明最近生活型態可能不正確,要即時修正,若置之不理,身體機能的確會出問題。
但是什麼原因造成體內風溼熱邪累積而排不出去呢?林欣瑩說明,許多人每天一杯冷飲,又吃過量生冷瓜果(西瓜、瓜類、火龍果、鳳梨等),易造成運化溼氣重要環節的脾胃機能損傷,因而導致溼邪留滯體內。其溼邪鬱滯久了容易化熱,加上民眾喜歡食用烤炸類、油膩、甜膩的食物或菸酒,使的「溼」與「熱」合而為一,形成溼熱體質,在加上壓力大、熬夜睡眠不足,使身體氣機不順暢,溼熱即留在體內排不出來。
為改善汗皰疹搔癢症狀,中醫師提出4點改善方法:
1.飲食方面:少冰飲、生冷瓜果、刺激性食物(烤炸辣)、油膩、甜膩的食物(蛋糕、巧克力、堅果、高熱量食物)及菸酒。
2.生活作息:作息規律、睡眠充足避免熬夜、避免過度勞累、保持心情愉快可降低發作率。
3.運動習慣:規律運動習慣,促進排汗、排毒。
4.肌膚保養:保持手腳乾燥、涼爽,少碰水或刺激性化妝品、清潔劑。
工作繁忙,身體嘛愛顧!
下載「ETtoday新聞雲APP」即時掌握最新醫藥保健資訊→
iOS:https://goo.gl/rmIDdx
Android:https://goo.gl/XPe8Uj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