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長滿黑斑再吃? 從「3方面」破解食物不能說的秘密

記者曹悅華/採訪報導

「營養師~我每天都有好好吃飯怎麼還是覺得很累!」簡單一句話便道出民眾心聲,我們每天吃食物目的就是為了攝取足夠營養,以應付忙碌的日常,不過你確定自己都有把營養吃下肚嗎?你吃食物的方式都是對的嗎?

▲▼早餐,午餐,晚餐,食物,吃,吃貨,貪吃,品嚐,美食,大餐。(圖/達志/示意圖)

▲現代人普遍存在隱性營養失調問題。(圖/達志/示意圖)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對此,嫚嫚營養師表示,即使現代人每天都均衡飲食,還是存在「隱性營養失調」問題。根據日本厚生勞働省(相當於台灣的衛生福利部)調查結果顯示,人體到了20歲以後對於大部分的礦物質以及維生素的吸收率將會下降30%~50%,其他營養素之吸收率也是隨著年齡增長而下降,唯一例外便是碳水化合物,而在基礎代謝率下降的前提下又攝取相同量的碳水化合物,其吸收率又沒有減少,就容易導致肥胖。

除了人體吸收率隨年齡增長而遞減,食材中所含營養素同樣發生變化,嫚嫚營養師舉例,50年前的菠菜在今昔對比之下,所含鐵質已經少了85%,這與農作物大量生產造成土地貧瘠和食品加工技術的進步有關,導致我們吃下肚的食物營養素也較以前來得低。

小紅蘿蔔。(圖/達志/示意圖)

▲紅蘿蔔最好切成圓片食用。(圖/達志/示意圖)

那民眾要如何提高每口食物吃進的營養量呢?營養師就「3個方面」做說明,只要在日常飲食注意小細節,還是能攝取到足夠的營養素。

1. 食物切法;不同食材切法會影響到攝取之營養量。

(1) 葉菜類:川燙後再切,因為在川燙時會有近4成營養素由切口當中流失,尤其是水溶性維生素B及C。

(2) 洋蔥、大蒜、韭菜:採根部切細碎並靜置,切越細碎越好,而靜置10分鐘是為了讓裡面的大蒜素釋放出來。

(3) 紅蘿蔔:輪切方式,也就是用滾刀切成圓片,因為胡蘿蔔在靠近皮外側部分所含的β胡蘿蔔素是中心部分的2.5倍,切圓片會讓吃到的每一口都充分吸收到營養。

▲南瓜。(圖/取自LibreStock)

▲營養師建議南瓜烹煮時要加入油類。(圖/取自LibreStock)

2. 調理方法;適當的調理方法可以提高所吸收之營養量。

(1)黃綠色蔬菜:紅蘿蔔、南瓜等耐熱食材,因富含β胡蘿蔔素,建議在烹煮時加入油類,幫助脂溶性營養素的吸收。

(2)淺色蔬菜:萵苣、白菜、白蘿蔔等避免久煮,不適合加熱太久,建議加熱時間在15分鐘以內,以減少水溶性維生素B及C的流失。

(3)含益生菌食材:注意烹調溫度,像是為了避免泡菜中益生菌全軍覆沒,料理時建議在最後步驟時才將泡菜放入,微炒即可起鍋;而煮味噌湯時同樣在最後面再放入味噌,且加入之前要先關火,並靜置至少10分鐘,讓溫度下降到50度以下再放入。

▲▼香菇。(圖/取自pakutaso網站)

▲香菇則應該要放在冷凍中保存。(圖/取自pakutaso網站)

3.保存方法;正確保存方法可以幫助保留食材當中的營養量,而且並非所有食材都適合放冷藏保存。

(1) 熱帶、夏季食材:地瓜、芋頭、番茄、茄子和小黃瓜放在冷藏保存會有低溫障礙的現象,建議放在蔭涼處或是冰箱當中溫度相對較高的蔬果室。

(2)菇類、香蕉:菇類建議在清洗之後直接放入冷凍保存,因為冷凍保存時會讓裡面水分膨脹,然後破壞菇類細胞壁,讓酵素可以開始作用,進而產生鮮味成分,在烹煮前也不需要解凍,避免鮮味成分還有水溶性維生素流失;香蕉則是可在成熟後剝皮放入冷凍庫中保存,能延長1個月的保存時間,而所謂成熟便是表面開始出現黑斑時,其多酚含量也最為豐富。

嫚嫚營養師,國立中興大學食品暨應用生物科技所碩士、中山醫學大學營養系學士、糖尿病衛教師、食品技師,現有經營臉書粉絲團:營養嫚嫚說、Youtube頻道:營養嫚嫚說,定期推出營養知識相關影片。

★圖片為版權照片,由達志影像供《ETtoday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台未經達志影像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

★以上內容為《ETtoday健康雲》版權所有,請新聞媒體勿抄襲。引用請註明出處,並加註營養師姓名。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