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望說出來就不靈了? 這不是迷信!心理學有解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大家都認為願望說出來就不會實現。(圖/達志影像)

網搜小組/綜合報導

你一定經歷過這樣的場景,慶生會上主角在燭光中閉上眼睛許願,當旁人好奇問道「許什麼願望」,主角往往會三緘其口,因為「說出來就不靈了」。這是一種迷信嗎?心理學專家曾經作過研究發現,說出來與不說出來,對於達成目標確實有影響。

根據心理學網路服務平台「壹心理」的一篇文章,紐約大學的心理學家Peter Gollwitzer做過一項實驗,他讓所有被研究者寫下一個小目標,然後分為兩組,其中一組對其他人宣告自己的目標,另一組則是保密。Gollwitzer給大家45分鐘的時間來實現目標,同時表明如果遇到困難可以隨時放棄。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結果發現,沒有把目標講出來的那一組,在45分鐘內一直很努力,事後也坦言似乎還有很長一段時間才能達成目標,而講出來那一組,平均33分鐘就放棄,事後也普遍有一種「我們離目標更近了」的感覺。

Gollwitzer分析,假如別人注意到一個人符合相關行為意圖的身分時,就讓這個人產生了一種幻覺,好像自己已經成為了他渴望的那種人;宣告願望,會使自己遠離那條成就夢想的道路,然後就會懈怠,儘管自己什麼都沒做,只是說說而已

▲把目標說出來,過沒多久就會覺得自己好像離目標更近了?(圖/達志影像)

社會心理學之父Kurt Lewin也曾經提出「替代作用」的概念。他認為,大腦會把「說的」當成「做的」;雖然通常應該是實現願望或達成目標後才會獲得滿足感,但當你把願望告訴別人時,別人對你的讚賞、支持,構成了一種「社會現實」,使大腦產生一種已經實現的錯覺,當你獲得那滿足感,動力就會因此降低。

另外,說出口的願望也很容易演變成一件為了應付他人而不得不做的事情。文章指出,這就是心理學上的過度理由效應,當你宣告願望,勢必會讓自己陷入別人的目光之中,別人的審視與評價都會影響到你,遇到困難的時候,你一度躊躇徬徨,內心機制會幫你推卸責任,暗示你「是為了踐諾才去做這件事,這不是你的真實意願」。

★圖片為版權照片,由達志影像供《ETtoday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台未經達志影像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