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瘜肉、胃食道逆流易轉癌,「這3縣市」風險最高。(圖/台灣乳酸菌協會提供,下同)
記者嚴云岑/台北報導
5月29日腸胃健康日,台灣乳酸菌協會與台灣癌症基金會、台灣營養基金會首次公佈「台灣腸胃健康地圖」,發現全本島19縣市全陷入中度警示,其中基隆市與新竹縣呈現最高警示,基隆縣、宜蘭縣與南投縣,更是罹患腸胃道癌症風險最高的地區,與飲食口味偏酸、偏辣、偏鹹有關。
台灣有不少民眾長期飽受腸胃問題所苦,特別是正值人生打拼階段的20~45歲青壯年族群,往往因工作壓力大,在健康與工作間無法取得平衡,每4位青壯年就有一人腸道老化年齡超過20歲。其中老化最多的基隆市,平均老化年齡為15.5歲,宜蘭縣則以15歲緊接在後。
▲每年5月29日是腸胃健康日。
台灣乳酸菌協會榮譽理事長蔡英傑表示,腸道年齡與生活作息、飲食習慣與排便特徵有關,其中糞便更是敲響腸胃問題的「警鐘」,提醒民眾就算天天排便,姐如發現糞便較乾、有裂痕或者容易沉到底部,就是體內菌相惡化的徵兆,應該多補充好菌,以達腸胃道菌相平衡。
此次調查除了公佈全台腸胃健康地圖外,也一併公佈「腸胃驚世紀錄之最」名單,以基隆市、宜蘭縣、南投縣並列全台罹腸胃道癌症風險最高的3縣市,其中基隆市包辦最高大腸瘜肉與胃食道逆流案例,且受訪飲食偏酸;好吃辣的宜蘭縣,則為20~45歲胃癌、便祕發生率最高的地區;南投縣則有最多的胃幽門螺旋菌與胃潰瘍案例,與當地飲食偏鹹有關。
▲基隆、宜蘭、南投並列「腸胃驚世紀錄之最」冠軍,多數地區食在失衡。
蔡英傑指出,大腸瘜肉、便秘、胃食道逆流、胃幽門螺旋桿菌、胃潰瘍等,都是增加罹患腸胃道癌症的危險因子,基隆、宜蘭的腸胃道問題多,與趕通勤壓力大、三餐不定時少蔬果有關;而年輕大腸癌發生率最高的嘉義,也與當地人口味偏重多不了關係。
台灣營養基金會執行長吳映蓉也表示,國人營養攝取不均,與外食習慣影響甚鉅,在某些特定族群如學生或上班族中更加明顯,且多數民眾喜歡以吃作為舒壓的方式,減低內心壓力卻可能增加腸胃道的壓力,惡性循環下不僅營養攝取失衡,也為健康埋下負面影響。
▲定時補充膳食纖維與好菌,都是保持腸胃健康的好方法。
吳映蓉呼籲,國人蔬果攝取比例要盡量達到每餐或每日總量的一半標準,主食至少三分之一為糙米、地瓜等全穀根莖類,每天可飲用1.5杯到2杯的乳品或優酪乳補充好菌;無論壓力再大,每週至少撥出3天運動,晚上亦要維持良好的睡眠,才能維持腸胃道菌相平衡,把罹癌率降到最低。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