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脈一天毆打靜脈10萬次 醫用人工血管幫穿「防彈衣」 

▲象腿媽媽的動脈一天毆打靜脈10萬次,醫用人工血管幫穿「防彈衣」。(圖/萬芳醫院提供)

記者嚴云岑/台北報導

大陸徐州的徐女士,因為罹患俗稱「象腿」的先天性靜脈畸形合併肢體肥大症(KTS),連續3年被困在2樓的房中,直到半年前到萬芳醫院就診後,才減去45公斤的血管瘤,重新穿上正常的褲子,重拾行走的快樂。治療她的淋巴血管外科主任許文憲醫師說,全球約有200多萬人罹患KTS症候群,一般可在幼童時期即可診出,但若要做立體攝影或放支架,則需等到12歲以後。

許文憲說,KTS症候群是於1900年由法國小兒科醫師Klippel及Trenaunay所發表,主要症狀有血管痣、早發型的靜脈曲張以及肢體肥大等3大特徵,典型的患者發病肢體還會出現紅斑,非典型患者則無。發病的男女比例為1:1,萬芳醫院至今收過64名個案,其中幼兒佔了4例。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萬芳醫院淋巴血管外科主任許文憲醫師。(圖/記者嚴云岑攝))

「KTS症候群與淋巴水腫不同,前者好發於單側肢體,後者左側發病的機率比右側多5倍。」許文憲表示,KTS症候群的患者之所以會出現肢體肥大,是因為動脈壓迫到靜脈,有些人的靜脈更被壓到「薄得像一張紙」,不僅血液無法回流,每天還要受到動脈10萬次的敲打,因此,最有效的方式除了架支架撐開靜脈外,還可在動靜脈間加裝人工血管,作為隔閡。

許文憲笑稱,加裝人工血管的靜脈,就像穿了一件「防彈衣」,可以保護靜脈不受動脈的侵擾。但他也提醒,靜脈穿上防彈衣後,就不能做劇烈運動,因此有一些喜歡爬山、游泳的患者會選擇只裝支架,以免日後的活動受到影響。

目前KTS症候群在2歲左右即可診斷出,但許文憲表示,幼童須在12歲以後才可以照立體攝影,35公斤以上才能開刀放支架,對於早期診斷出的患者,他會建議穿「彈性襪」治療,抑制淋巴系統的擴張。另外他也提醒,服用KTS症候群抑制藥物的患者,千萬不能吃深綠色蔬菜,因為內含的維生素K,可能會影藥物對身體的作用。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