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錠「磨粉」卡好吞? 可能存有8大風險


▲藥丸磨粉方便吞嚥,但也存在穩定性不佳等用藥安全問題。(圖/記者李佳蓉攝)

記者李佳蓉/綜合報導

大家小時候一定經歷過因不易吞服大顆藥錠,而選擇將藥品磨粉。在現今強調便民的世代,有許多民眾卻將藥品磨粉視為必須的,以為不提供此項服務即為服務品質不佳。但,藥品磨粉後真的沒問題嗎

成大醫院藥劑部組長吳玉琴指出,事實上,改變藥品原來的形式,將其磨成粉,可能存有以下問題:

1.藥品穩定性不佳:藥品磨粉可能會改變安定性和藥性,且容易受空氣中的濕度影響,導致藥品潮解或吸濕,無法確定儲存期限。

2.藥品安全性:
當藥品磨粉後,只能靠藥物本身的特殊顏色、氣味等來辨識。但當過敏了,對什麼藥過敏?卻難對混合在一起的磨粉藥品辨識其成份。

3.
分包準確性不足:由於磨粉經人工分包處理,可能會產生藥量不均勻的問題,造成每包藥品劑量不完全相同。

4.
汙染問題:在忙碌的醫院藥局裡,所使用的研磨器具、分包機等,若缺乏足夠時間徹底清潔,容易因藥品殘存,病患因而吃到其他藥品。

5.味道差:某些藥因味道苦,所以經藥廠以糖衣裹覆,經磨粉破壞原設計後,使得藥品回復苦味不易被病患接受;也有藥品因具刺激性,藥廠設計適當包覆,磨成粉則破壞原有保護層,可能影響口腔或腸胃道黏膜。

6.特殊劑型磨粉或嚼碎影響藥效:藥錠或膠囊等持續釋放劑型,因有特殊設計,一旦經研磨粉碎,因緩慢釋出藥品成分的機制遭到破壞,而無法達到預期效果。此類劑型的藥品,其完整的藥量是為了延長給藥間隔;磨碎後短時間釋放出全部的藥劑,病人可能會因藥品過量而產生不良反應。

7.腸溶錠:此類藥品利用製藥技術,在藥品外層以「腸衣」包裹,保護以避免藥品成分遭胃酸破壞,使藥品到達小腸已發揮藥效;另一方面也可減少藥物對胃黏膜的刺激或傷害。

8.吞下錠:最廣為人知的是用來緩解急性心絞痛的「硝基甘油舌下錠」。該類藥品若吞服,藥效會變差,緊急時將無法發生效用。

▼簡易的磨粉器及切藥器,皆可將藥錠體積縮小。(圖/成大醫院提供)




綜合上述,藥品磨粉分包後的保存不易,經過磨粉後,可能使得藥品易吸濕、潮解和變質。吳玉琴表示,基於以上考量,並不建議磨粉,部分情況如幼兒不易吞服大顆藥錠、老人吞嚥困難及管灌病人,對於藥品劑型上的考量需多加關注。除了建議醫師改用其他同療效可磨粉的劑型或同成分專屬的水劑;若無法避免必須磨粉時,可自行購買簡易型磨粉器,服藥前再磨,可避免汙染,確保藥品的安定性,為病患用藥安全把關。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