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胃食道逆流盛行率高 恐致「巴瑞特食道」癌前病變


▲長期胃食道逆流恐演變為巴瑞特食道癌前病變。(圖/達志示意圖)

記者趙于婷/台北報導

胃食道逆流已成為一個「文明病」,長期胃食道逆流恐演變為巴瑞特食道癌前病變。一般民眾對這個疾病的認知相當有限,一旦被確診為有巴瑞特食道症,每年轉變成食道腺癌的發生率約0.12%到0.5%,罹患食道腺癌的風險較一般人增加30至40倍。義大醫院肝膽腸胃科張吉仰醫師表示,當巴瑞特食道症已出現有高度不良病變的狀況時,未來轉變成食道癌風險高達7成以上。

然而一但產生食道腺癌之後,其預後相當不好,5年的存活率約僅有10%,唯有及早解決食道癌前病變,才是遠離食道癌威脅根本之道。張吉仰醫師表示,一般而言罹患巴瑞特食道的危險因子有年紀(愈大或大於50歲),性別(男:女約2:1),胃食道逆流的症狀越嚴重或時間越久,食道疝脫,中廣型肥胖等。但值得注意的是仍約有40%的巴瑞特食道患者是沒有上消化道症狀的,且近幾年來有年輕化的趨勢,甚至20多歲的年輕人也不少見。

治療方式依照食道細胞組織不良病變的範圍分為低、中、及高度不良三個階段。目前的診斷主要是靠內視鏡來尋找可疑的目標加上切片檢查來做確診,近年來隨著內視鏡光學技術的進展,一些新的影像強化內視鏡技術,例如窄頻影像內視鏡、醋酸染色內視鏡技術等,能有效幫助醫師尋找出開始產生癌變的區域,增加切片時的準確度。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