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蜜泡熱水有毒?專家破解「5大Q&A」...1情形=壞掉了

▲蜂蜜,檸檬。(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蜂蜜能促進消化,具養顏美容之效。(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記者林妤柔/綜合報導

蜂蜜功效多,不止潤喉、潤肺,還能促進消化,幫助排便。不過很多人擔心,蜂蜜泡上熱水會不會營養流失,產生毒素?食品技師張邦妮整理出網友常見的5大蜂蜜問題,表示如果已經聞到發酵的味道,代表蜂蜜已經變質,不建議再食用。

Q1:蜂蜜泡熱水、加熱就會產生毒素或營養流失?

A1:蜂蜜除了水分外,主要以果糖及葡萄糖為主,其中糖類佔蜂蜜總量的70~80%,並含有少量的維生素、礦物質、有機酸、胺基酸及酵素。如果將蜂蜜以熱水沖泡,高溫容易破壞怕熱的微量物質,使蜂蜜的營養價值下降,一般建議沖泡溫度低於60℃比較好,也能夠保留較完整營養。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另外,關於毒素的部分,當蜂蜜加熱或貯存很長一段時間,其中的糖會生成一些對人體不太好的化合物,例如5-羥甲基糠醛(5-hydroxymethylfurfural,簡稱HMF)。根據我國國家標準CNS1305針對蜂蜜的HMF含量管制,合格的蜂蜜每公斤蜂蜜及龍眼蜂蜜的HMF含量,分別要在40毫克及30毫克以下。

HMF是糖經過脫水、褐變或劣變的產物,HMF含量越高,表示蜂蜜的營養價值越低,HMF也可以當作蜂蜜鮮度的指標之一。蜂蜜製程中,加熱時間過長、溫度過高,或是儲放於高溫環境越久,蜂蜜中的HMF含量就會增加。

以食品安全的角度來說,蜂蜜加熱,可能產生少許HMF等不良物質,也可能流失營養素,但還是屬於安全範圍,不需要過度擔心。

Q2:蜂蜜結晶就是品質不好?

A2:蜂蜜中的糖類主要為葡萄糖跟果糖,當葡萄糖比例較高時就容易結晶,屬於正常的物理變化,跟品質好壞沒關聯。不同蜜源植物的葡萄糖含量不同,結晶程度也不一樣,例如荔枝蜜就比龍眼蜜容易結晶。

另外,低溫時也可以觀察到結晶現象,結晶並不會改變蜂蜜特性或營養,品質也不受影響。結晶蜂蜜可以當抹醬使用,或是以60℃左右的溫水隔水加熱,也可使結晶還原為液體。

▲▼蜂蜜,花蜜,水果,蘋果。(圖/翻攝自pixabay)
▲蜂蜜結晶跟品種中所含的葡萄糖量及儲放溫度有關,不會影響品質或營養價值。(圖/翻攝自pixabay)

Q3:真蜂蜜加水搖才會起泡泡?

A3:真蜂蜜可能還有微量的蛋白質與胺基酸,加水搖晃會產生較多泡沫,泡沫也比較持久。調和蜂蜜可能使用葡萄糖、果糖等糖漿,再加入增稠劑、澱粉、香料、色素混合,加水搖晃也會產生泡沫,但泡沫大約5~10秒就會消失。蜂蜜加水(蜂蜜:水=1:10)放入透明杯中,大力搖晃,觀察泡沫變化,也是判斷真假蜂蜜的方式之一。

Q4:嬰兒不可以吃蜂蜜?

A4:蜂蜜製品不建議讓一歲以下的嬰兒食用,避免「肉毒桿菌毒素」中毒。蜂蜜裡可能含有肉毒桿菌胞子,加上嬰兒的腸胃道菌叢發展不夠健全,無法抑制肉毒桿菌生長及分泌毒素,就可能導致嬰兒中毒。

症狀有便秘、食慾不振、倦怠、虛弱、眼瞼下垂、嚥物困難、肌肉張力低下等,嚴重時導致呼吸衰竭而死亡。除此之外,如果是免疫系統不全或腸道有問題的成人,同樣也要避免食用。

Q5:蜂蜜開封後到底要不要放冰箱?

A5:市售的蜂蜜,含水量約在20%以下,是濃度很高的糖液。當溶液濃度提高,滲透壓也會提高,在高滲透壓溶液的環境下,大多數微生物都無法生長,所以蜂蜜在常溫下也可以保存兩年以上。

蜂蜜不需要放冰箱,只要放置在陰涼、無陽光照射處,就可保存不變質,如果怕室溫過高,也可以將蜂蜜放入冰箱,但低溫可能使蜂蜜結晶,並不會影響品質。蜂蜜保存的環境溫度較高,或是放置時間過長,HMF的數值也可能增加,使顏色變深、鮮度下降,這時就要趕快食用完畢。

如果打開蜂蜜,聞到發酵的味道,則表示蜂蜜變質了,這樣就不建議再繼續食用。

作者簡介:食品技師張邦妮,安心食代食安知識網創辦人。曾任職於國內知名食品廠及五星級連鎖飯店。期許自己成為食品安全的專業把關者。
※本文由作者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相關文章詳見:蜂蜜泡熱水產生毒素?結晶是品質不好?真蜂蜜會起泡?嬰兒不能吃?要放冰箱保存嗎?五大蜂蜜問題大破解!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