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產兒很多狀況是不能被耽誤的。(圖/達志示意圖)
文/許瓊心口述、孫秀惠撰寫
當時的景象,許瓊心至今仍歷歷在目。那一天她照常在新生兒加護病房忙得團團轉,因為有馬偕的住院醫師要準備考試,她還撥空幫他們考前複習。忙到中午,稍微喘口氣的時候,想起了自己曾照顧過的一位早產兒小妹妹,正在兒童病房住院,於是收拾一下東西,從10樓走到11樓,打算探望一下她目前的狀況。
小妹妹是因為母親妊娠毒血而早產,出生時約28週。許瓊心當時照顧了一段時間,孩子的狀況不錯,也順利長到1歲多。不過,有一天小妹妹的家人帶她來掛急診,因為孩子發高燒,還喘不過氣。孩子的爸爸媽媽都有嚴重的過敏體質,小妹妹也被懷疑是嚴重過敏氣喘,於是住院由別的醫師主治,因為是許瓊心之前的患者,所以許醫師是協同照顧。小妹妹的狀況一直沒有改善,醫院開始為她進行過敏檢查。
沒想到,當她走過兒童病房時,竟然發現阿嬤在病房的治療室外面,雙手合十、雙膝跪下,佝僂著身子,低頭迫切地祈禱。
「發生什麼事?」護理人員回答:「在CPR(心肺復甦術)!」
「在急救為何沒叫我!?」護理人員告訴她,因為有別科的主治醫師在處理,所以就沒有叫她。
「我衝到裡面,發現他們一直在壓胸,但心跳一直上不來。我趕快叫他們直接插管,後來心跳恢復,但是在加護病房出現抽筋。」結果小妹妹因為心跳停止太久,缺氧腦傷非常嚴重,變成腦麻重殘。阿嬤很難過地跟許瓊心說:「他們說妳在忙,我們不知道怎麼找妳。」
「我非常難過,因為那孩子後來變成重殘,她本來是滿正常的早產兒。團隊的急救是按著CPR標準作業來進行。可是我認為急救也關係到經驗;因為領域不同,所以非兒科重症的醫師比較無法意識到,這種狀況多半是呼吸道問題,需要早點插管。」小妹妹後來被發現並非過敏,而是得了早產兒最怕的呼吸道融合病毒(RSV)。
「這個案例也讓我感覺,如果當初她爸爸、媽媽有我的手機,在最初出現狀況時,第一時間就找到我,狀況可能不一樣。」
小妹妹的父母對醫院沒有任何責難,雖然很難過,仍盡心照顧著腦傷的孩子。「上山下海都推著輪椅,帶著她一起玩,後來孩子得了腺病毒,五歲就當小天使走了。她的父母很認真,還教導我許多照顧腦麻孩子的概念,例如要注意骨質疏鬆,需定期補充鈣等。這對夫妻後來又生了兩個小孩,小的現在已經四歲了。」多年過去,許瓊心與這個家庭已經成為好朋友。
▲早產兒沒救成功,最後變成重殘,令醫師覺得很遺憾。(圖/達志示意圖)
也因為這個案例帶來的遺憾,「後來所有1,000公克以下,或比較困難的個案,我都一律給父母手機號碼。我希望孩子有困難的狀況時,有比較知道孩子身體狀況的醫師可以協助。我不是說自己萬能,但至少他們找得到我。好歹,我也可以找人幫忙。」
為了讓她的巴掌仙子有需要時,可以隨時串起電話連線,許阿姨沒有關機的時候。「我半夜都會接,也不會抱怨,因為你不知道會是什麼狀況。」
在馬偕已經跟許瓊心共事多年的早產兒個案管理師陳淑貞說:「她出國一定要我幫忙確定手機可以漫遊,以便她接到病房以及病人的電話。漫遊的費用都是她自付的,但她從來不管會不會很貴。」
不只一個人曾對許瓊心質疑:難道生活不會遭受嚴重的干擾嗎?她都只是淡淡地說:「其實還好啦,不知節制的只是少數人。」但看在周圍同事的眼中,這絕對不只是「還好」。
「她在忙的時候,我們都不太敢找她,只有她的病人家屬隨時會打來,也不看時間。」另一位個案管理師陳珮臻就記得,「有個早產兒的阿嬤,竟然半夜四點打電話給許醫師說:『我孫子沒大便怎麼辦?』還有一次,她已經忙了大半夜沒睡覺,才去闔眼半個小時,就有家屬打電話給她,『半夜我們買不到造口的便袋,要去哪裡買?』沒大便多等兩、三個小時有什麼關係,為什麼要半夜吵許醫師!?」陳珮臻愈講愈激動,替許瓊心覺得氣憤。
但許瓊心卻沒當一回事,「我還是寧願他們有事情找我,而不是找不到我或不敢找我。早產兒很多狀況是不能被耽誤的。」
本文摘自《親愛的醫師媽媽》/許瓊心(前馬偕兒科女住院醫師)、孫秀惠(曾任《商業周刊》執行副總編輯)/商業周刊出版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