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診是女生們的惡夢,面對時的心情可想而知。(圖/達志/示意圖)
記者李佳蓉/綜合報導
雖然醫療技術與儀器越趨進步,但在許多疾病診斷上,「內診」對醫師而言仍有不可取代的地位,但女生們每每聽到這2個關鍵字,就開始焦躁不安,甚至產生排斥心理。一名媽媽就診看痔瘡,害羞的她只敢點開手機秀照片給醫師看,不料仍難逃內診命運,看似順利的過程,就在醫師要從肛門抽出手指的那刻停止,尷尬的「拔河畫面」讓診間空氣瞬間凝結。
直腸外科醫師鍾雲霓在《媽媽好神》節目中分享,肛門直腸外科大多接觸「良性痔瘡」的患者,過去曾遇讓她印象深刻的案例,一名害羞的媽媽鼓起勇氣就診,一坐下便秀出手機裡的「痔瘡照」,以為醫師「觀照」就能診治開藥方,不料卻難逃肛門指診的命運。醫師說,在內診前都會先潤滑,而選擇溫的潤滑劑能降低患者焦慮感,患者側躺褪下下身衣褲後「進去過程也很順利」,但卻在醫師手指頭要出來的那刻尷尬了。
▲媽媽長痔瘡害怕內診,一時緊張不小心夾住醫師的手指。(圖/取自《媽媽好神》Youtube)
鍾雲霓說,在手指頭要拔出肛門的那一刻,媽媽突然非常緊張,「這位媽媽的下身稍微有點份量,她就夾住了我的手指!」當下兩人都超尷尬,媽媽也匆忙的頻頻道歉。「我說你不要緊張,你在緊張我們兩個『就在拔河』」,診療過程搞得醫師膽戰心驚,所幸後來順利將手指「脫肛」。他也說,內診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可怕,媽媽勇於踏出人生第一步值得鼓勵,只是第一次難免緊張,也說「那個位置真的很可怕」。
鍾雲霓指出,痔瘡的5大殺手包括精緻化飲食,缺乏纖維攝取;水份攝取不足;運動量不足,靜態活動居多,習慣久坐;排便習慣不良;經常性便秘及懷孕期間腹壓增加。一般而言,正常的肛門口應有漂亮的皺褶,一旦感覺肛門口有異物感、刺痛感或排便出血等,就可能是痔瘡脫垂,應盡速就醫。要避免痔瘡的最好方法,即為多喝水、多吃粗纖維,養成規律運動及每日排便好習慣,若在痔瘡或任何肛門問題剛形成時立即就醫,越輕度的問題越好解決,恢復速度也較快。
"▲也曾有一名20多歲女子肚子卡滿宿便,醫師手指一挖「土屎流」狂瀉。(圖/資料照)
肝膽腸胃科醫師錢政弘也曾遇一名20多歲女子便秘1個多禮拜,怎樣都大不出來,曾買浣腸在家DIY,但頑強的便便卻卡肛不出,因而就診尋求醫師協助。經過X光檢查,發現女子肚子糞便很多,開瀉藥及塞劑讓她使用,沒想到卻被打槍「怕又沒辦法上」,最後只剩醫師「當場挖大便」的方法,但年輕女子礙於面子,畢竟男友在旁陪診,讓她有點猶豫,最後勉強治療。男友雖幫不上忙,但卻選擇陪在身邊替他的baby加油打氣。
錢政弘說,女子躺上床後,「我戴好手套、塗好凡士林,我才差不多碰到她肛門附近,她就開始慘叫、開始哭,她就覺得很痛,因為她的確很痛,因為她有一點點痔瘡」,醫師邊挖大便女子一邊哭著喊痛,「我自己覺得我很尷尬,好像我是壞人在做什麼壞事一樣,欺負他女友一樣」,在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將硬屎挖出,「結果比較硬的那幾顆出來之後,後面就暢通啪啪啪啪啪...後面就暢通就一堆一起出來」,如土屎流狂炸臭味瀰漫診間,男友被臭翻立馬以「我在外面等妳哦~」光速開溜。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