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論文刊登早產兒捐腎給成年人的案例。(圖/達志影像/示意圖)
記者趙于婷/台北報導
歌手Tank(呂建忠)近日宣布在中國成功接受心臟和肝臟移植,不過他移植手術的器官來源,引發關注。加護病房醫師陳志金指出,近年中國有論文刊登早產嬰捐腎給成年人的案例,他也質疑整個過程可能涉及倫理和器官來源的問題,整個捐贈事件在非常無法想像。
Tank在中國移植「心肝」被中國媒體以此為成就大肆報導,引起台灣不少人對於中國「高度發展」、「領先全球」的器官移植議題的關注。陳志金在臉書指出,「早產兒的腎臟這麼小,真的可以捐給成人嗎?」這個不是傳言,而是事實,是已經發表在國際醫學期刊的「案例」,體重極低、僅29週早產兒「捐腎」給成年人的論文。
該論文的標題強調的是「最低體重和年紀」的器官捐贈者,似乎把這個視為一項醫療上的重大「突破」或「成就」。但陳志金直言,在台灣大家質疑「這當中有沒有倫理的問題?、有沒有非自願的問題?、有沒有牽涉到買賣的問題?」早產兒「沒救,但腎臟可以用」,這件事是極不可能存在的事!
論文中提到,兩名大約29週的早產兒,體重都還不到1.2公斤,都不是「腦死」後的捐贈,而是在「撤除維生」後「心跳停止」後的捐贈,是「被宣告無法救治。」論文中也寫指出,父母在嬰兒出生2-3天、就「接受撤除維生」,他質疑,這表示是「被動」的「接受建議」嗎?有沒受到什麼壓力呢?
他進一步指出,第一例早產兒的兩顆腎臟加起來,才24克捐給一位75公斤的「34歲」、「沒接受過洗腎」的年輕女性,第二例早產兒的兩顆腎臟加起來,才27克捐給一位46公斤 「25歲」、洗腎六年的年輕女性這樣的情況對於台灣的醫療來說,是「非常無法想像」的事。
陳志金更對此提出4點質疑,第一是在現代新生兒加護病房照顧之下,29週的早產兒,是有很高的機率可以健康長大的,即使病情很不樂觀,對於「滿心期待新生命到來」的父母來說,「放手是很困難」的事,通常就是救到底,能夠在出生不到3天,就做出這麼艱難的決定,到底是不是有人故意引導?
第二是受贈者都很年輕,洗腎年齡都很短,有一位甚至還沒洗過腎。陳志金質疑,是中國等待換腎的人很少?還是腎臟來源很多?讓他們的等待順序可以這麼快排到?還是她們太幸運了,這兩名早產兒,就只能配對到她們?沒有洗過腎,就能夠換腎,這個很難想像,不免讓人想到,是不是有經過什麼「刻意」的安排?
第三器官捐贈從通報、配對等等作業,都需要時間,這樣的效率,如果沒有「提前準備」,真的是很驚人!第四則是「兩位早產兒都是女嬰,這是不是只是一種巧合?」他質疑「這或許對他們來說是習以為常的事?還是無法討論的事?」
陳志金說,最近這件事有些討論故意混淆視聽,讓民眾也對台灣的器官移植產生疑慮,但請大家放心,這幾天討論的爭議是在「中國的情況」,與台灣無關,請不要影響台灣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器官捐贈風氣。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