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兒童肥胖率高 研究:隨著年紀增加、男生較明顯

胖,肥胖,兒童肥胖,小孩過重。(圖/示意圖/達志影像)

▲國健署調查發現,兒童體位異常比率會隨著年齡增加。(圖/達志示意圖)

記者趙于婷/台北報導

台灣孩童肥胖率高,根據國健署調查發現,兒童體位異常比率會隨著年齡增加,其中肥胖盛行率從嬰幼兒期(6個月11.2%,1歲半11.4%)至進入學齡前期(3歲15.1%,5歲半14.0%)有增加的趨勢,又以男孩增加最為明顯。

國健署公布一份「臺灣出生世代研究」追蹤長達14年。國健署監測研究及健康教育組簡任技正施靜儀指出,該研究從94年開始就開始追蹤2萬多名新生兒,除了雙親是本國籍之外,也有大陸籍、東南亞籍等幼兒,藉由實地面訪了解幼兒的體重、發育等健康狀況。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研究結果發現,兒童體位異常的比率從嬰幼兒期到學齡前有增加趨勢,且依據國健署2013-2016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分析顯示,國小及國中的肥胖盛行率,分別為國小男童18.3%、女童9.2%,國中男生14.5%、國中女生20.4%,至高中則趨緩,為男生13.2%、女生13.1%。

另外,由於台灣新住民比率增加,國健署也特別針對異國聯姻家庭調查,結果發現,無論是從兒童常見疾病發生率、照顧者評量健康及醫療服務利用情形或是粗動作、精細動作或社會發展能力的發展程度,和本國籍媽媽所生子女並沒有差異。

但進一步從兒童飲食習慣來看,兒童36個月大時固定三餐的用餐比率以本國籍母親的子女(56.1%)最高,其次為大陸(含港澳)籍的子女(51.1%),東南亞國籍的子女最少(44.2%);再觀察兒童36個月或66個月大時情形,每天/幾乎每天吃蔬果的比率,均以東南亞國籍母親的子女明顯較低。

施靜儀提醒,兒童肥胖會增加罹患慢性疾病,如心臟血管疾病、糖尿病及某些癌症的風險,對於骨骼肌肉、呼吸、內分泌等都有影響,且小學時期肥胖的兒童,在成人後有6到7成仍然肥胖;而國中時期的肥胖,將來更高達7到8成也是肥胖成人,健康體位必須從飲食、運動及充足睡眠三管齊下,呼籲家長跟學校齊力合作,才能事半功倍。

★圖片為版權照片,由達志影像供《ETtoday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台未經達志影像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