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吃寒性食物降溫?一張圖秒懂屬性...加熱會「陰→陽」

▲沙拉,水果。(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食物陰陽性和身體健康息息相關(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文/石原結實

除了泡澡和運動以外,「飲食」也是溫暖身體的一大助力。西方醫學和營養學並沒有食物寒熱屬性的觀念,不知道食物有所謂「冷卻身體」和「溫熱身體」的性質之分,有的只是在實驗室用火燃燒食物以後計算其產生的熱量(卡路里),以此判斷食物內含的能量。

事實上,西瓜、小黃瓜、麵線、啤酒這一類在夏天吃特別令人感到美味的食物,皆具有「冷卻身體」的作用;而冬天經常吃肉、雞蛋、醬油、蔥等大火熱煎的「壽喜鍋」,則是因為這種吃法能夠「溫熱身體」,所以人體基於本能帶領我們這樣吃。

東洋醫學早在二千年前就把食物分為「冷卻身體的食物(陰性食物)」和「溫熱身體的食物(陽性食物)」,以此來維持健康、治療疾病。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陰陽性食物。(圖/治百病秘方提供)
所謂陽性食物就是「鹹味的」、「北方產的」、「寒冷季節出的」、「動物性的(牛奶除外)」、「水分少的」、「根莖類」的食物。陰性食物的特徵是「酸味的」、「南方生產的」、「暑熱季節出的」、「植物性的」、「水分多的」、「花葉類」。

食物陰陽屬性最簡單的判斷依據,可以從「外觀顏色」做初步認定。食物外觀呈現藍、白、綠的「冷色」,是「冷卻身體的陰性食物」,食物外觀呈現紅、黑、橙的「暖色」,是「溫熱身體的陽性食物」。

此外,還有屬性介於不冷不熱的「中性食物」,顏色在黃色至淡咖啡色之間,像是長期作為人類主食的糙米、大豆、玉米、小米、稗、蕎麥等,都屬於這一類食物。

東洋醫學的陰陽理論認為,受寒的體質是陰性體質,應該認真攝取陽性食物或中性食物;而怕熱的陽性體質應該多吃陰性食物或是中性食物,好讓體質趨近不偏陰性或陽性的中性,以此增進健康、治療疾病。現今日本人的體溫已經比五十年前降低1℃,以陰性體質的人占多數,所以平日飲食應該以陽性食物和中性食物為主,重視溫熱身體的必要性。

▲陰陽食物比較。(圖/治百病秘方提供)
 本文摘自《治百病秘方精華篇》/石原結實(日本醫學博士)/新自然主義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