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生魚片恐染「海獸胃線蟲」鮭魚蟲量最多?專家破流言

鮭魚,生魚。(圖/達志/示意圖)

▲吃生魚片要小心感染「海獸胃線蟲」,有流言說鮭魚的蟲量最多?(圖/達志示意圖)

記者趙于婷/台北報導

「吃生魚片容易感染海獸胃線蟲...」這樣的訊息在社群軟體不停被轉傳,內容甚至還提到「鮭魚的含蟲量最高」。對此,專家指出,其實並沒有調查研究證實哪種魚類含量最高,但過去台灣的確有過吃生魚片後,在胃裡發現海獸胃線蟲的案例,該蟲其實有很強的過敏成份,容易引發尋麻疹、腹痛或腹瀉等過敏反應。

台北醫學大學分子寄生蟲暨熱帶疾病學科教授范家堃指出,海獸胃線蟲其實有很多不同的基因型,例如歐洲流行的安尼腺蟲致病率就比較高,而在生魚片食用率最高的日本就曾做過研究,發現日本東部海域的海獸胃線蟲基因型和歐洲的比較像,而較接近韓國、台灣的西部海域則大多是Anisakis pegreffi的基因型。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范家堃進一步說明,之前曾到菜市場去買鯖魚跟白帶魚回實驗室作研究,結果發現大概95%以上都是Anisakis pegreffi基因型,當然該基因型也是屬於會感染人類的,主要對「胃部」比較有影響,海獸胃線蟲會躲在胃壁底下,過去其實常常容易被誤診成腫瘤,而現今因為都會做病理切片,所以基本上還是可以發現蟲體。

海獸胃線蟲幼蟲(Anisakis spp.)。(圖/范家堃教授提供)

▲海獸胃線蟲幼蟲。(圖/范家堃教授提供)

「海洋裡的哺乳動物是海獸胃線蟲的最終宿主。」范家堃說,例如鯨魚感染海獸胃線蟲之後,在交配產下數十萬顆卵,卵裡就會有寄生蟲,而卵會漂浮在海洋裡,魚類吃下卵後,幼蟲就會寄生在魚的小腸、內臟或肉裡,更值得注意的是,就算海獸胃線蟲或受感染的魚體死亡,海獸胃線蟲的成分還是會被魚肉吸收,人吃下去還是會被感染。

范家堃強調,海獸胃線蟲抗原成分耐酸、耐熱,有很強的過敏原,不只是過敏體質的人,健康體質的人也有可能受影響,誤食吸收過敏原成分後,容易引起皮膚方面的過敏反應,例如尋麻疹、紅斑、拉肚子、嘔吐和腹痛等,以日本來說,只要吃完生魚片,4-6小時內有噁心、嘔吐或肚子痛等,就會高度懷疑是受到海獸胃線蟲的感染。

而根據過去做的實驗,范家堃指出,以鯖魚來說,實驗發現內臟、肝臟、腸道等器官海獸胃線蟲佔的比例最高,魚肉反而是比較低一點,但海獸胃腺蟲的生物特性就是,就算魚體死亡,躲藏在腸道裡面的海獸胃腺蟲,還是可能會侵入到魚肉裡面,因此日本人感染機率比較高,可能就是因為這個原因。

醬油,日式料理,壽司,大豆,醬料,調味料,日本,生魚片示意圖。(圖/達志/示意圖)

▲專家指出,只要吃完生魚片出現噁心、嘔吐等,就會高度懷疑是海獸胃線蟲感染。(圖/達志示意圖)

若要避免誤食到海獸胃線蟲,一般都會建議煮熟或是冷凍處理。但范家堃坦言,的確所有的寄生蟲拿去煮沸都會死亡,不過如果魚肉裡有海獸胃線蟲,魚肉還是會受到抗原物質的污染,所以主要問題還是在攝取量的多寡,還有自己對抗原刺激反應的不同,每個人的過敏表現就會不一樣。

范家堃提醒,目前不能確定多少量的海獸胃線蟲會引起過敏反應,但本身容易過敏的人,還是要把生魚片列入過敏原疑慮之一,因為之前北歐已經有很多研究指出「海獸胃腺蟲會引起皮膚方面的過敏反應」。

雖然海獸胃線蟲不會有致命性,但仍會依照個人體質狀況出現不同的過敏反應。范家堃表示,站在醫學角度,過敏體質嚴重、小朋友和老人家等免疫力比較不好的人,還是要盡量避免可能過敏原。若吃了生魚片後,出現嘔吐、腹瀉和腹痛等急性反應,則有可能是活蟲體感染,就必須用內視鏡診斷,把蟲夾出來,夾出後不適症狀就會消失。

★圖片為版權照片,由達志影像供《ETtoday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台未經達志影像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