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病平台】來不及出世

醫病平台

醫病平台 醫病平台

由老、中、青醫師及非醫界朋友發起的「醫病平台」,期待藉此促進醫病相互理解,降低醫病認知差距,減少誤解及糾紛,找回醫病之間尊重與信任的美好。期改善醫師診療行為、民眾就醫態度,進而帶動改善醫療政策、環境及品質。歡迎..

▲孕婦,懷孕,媽媽,心跳,血壓。(圖/翻攝自pixabay)

▲一名40多歲的婦女不知道自己懷孕,照了2次X光才說自己月經沒來。(圖/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文/主動脈(麻醉科醫師)

假如20至30歲有可能懷孕的女孩來到醫院,若病情需要照X光的話,我們都會事先詢問有無懷孕的可能。

但是假如年齡低於20歲或超過40歲,這個問題就會變得有點尷尬,尤其在我們民風保守的鄉下地方,這個問題有時候連自己也不好意思問出口。特別是未成年的少女,大多會有家長陪同,家長在場的狀況下,就算她們有懷孕的可能,也不會說實話,有時候因此造成臨床上的誤判,甚至必須找藉口把家長請出去才能問診。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超過40歲的婦女則是會說:「醫生!你不要開玩笑啦!我都快要停經。」或是「我已經是五個孩子的媽了還懷孕... 」但是這年頭晚婚的婦女越來越多,40幾歲懷孕也是挺正常的事。反正關於懷孕這個問題,不管是回答或是不回答,病人都有各式各樣的理由。因為有很多不愉快的經驗,儘管我已經當醫師十幾年了,對於這個問題有時候還是很難開口,深怕侵犯了別人的隱私。

為了避免醫師沒有注意,在照X光之前,放射診斷科的技術師通常也都會做第二次的確認,但有時候因為一直問同樣的問題,導致病人反感,他們會很冷的回答說「剛剛已經問過了。」然後索性不回答。總之這是一個很難啟口的問題。

最後一道關卡,是在進入X光室之前,門口貼了一張大大的告示,寫著「假如有懷孕的可能,請事先告知」,以提醒孕婦本身要注意自身胎兒的健康。假若這三道關卡都失效而讓胎兒曝露在X光的傷害下,那真的是無語問蒼天。

▲醫院,檢查,攝影,X光。(圖/翻攝自pixabay)

▲照X光可能會造成畸胎。(圖/翻攝自pixabay)

病患是一個40多歲的女性,身材微胖,騎機車跌倒,初步診斷是左膝骨折,我們準備幫她手術,手術前的麻醉評估包括一張胸部X光。在照胸部X光之前,病人突然跟技術師說她的月經2個月沒來了,這下子把所有的人都嚇呆了,因為萬一她有身孕,昨天為了診斷她膝蓋骨折的時候,已經照過兩張X光了,怎麼辦?

我們會診婦產科照了超音波,病人果然懷有身孕,而且根據超音波所量胎兒頭圍大小,病人最少已經懷孕4個多月,意思是過去4個多月來她都沒有接受規則產檢。假如一個孕婦沒有接受規則的產檢,是不是代表著她對肚子裡的胎兒毫不在意?假若她不在意,那過去4個多月來有沒有可能她煙、酒、藥物都不忌口,讓胎兒處於導致畸胎的風險之下?現在胎兒昨天又暴露在X光下,簡直是雪上加霜。

她說她離過婚,跟前夫有一個小孩,現在的同居男友也離過婚,跟前妻也有一個小孩,幾年前她懷了男友的孩子,卻在第7個月的時候早產,早產的胎兒不知道什麼原因一出生就沒有呼吸心跳,經過搶救還是沒有救回來,現在這是第4個孩子。

懷孕的婦女要接受骨科的手術非常麻煩,因為手術的過程中還必須不斷地照X光,來確定斷骨有沒有復位,雖然這樣的X光劑量非常非常的小,科學上並不會導致畸胎,但是懷孕生產一點都不科學,只要你照過X光,不會有醫生敢保證絕對、百分之一百不會導致畸胎。

全身麻醉的麻醉藥物則會經由母體胎盤傳至胎兒,雖然到目前為止也沒有證據顯示麻醉藥物會導致畸胎,但是懷孕初期,尤其8週內是胚胎器官的成形期,我們認為最好完全不要接觸任何藥物。8週以後相對安全,當利大於弊時,可以使用麻醉藥物,但原則是越少越好。直到懷孕晚期,胎兒已經完全成熟,那時候使用藥物是相對的比較安全,但是手術或麻醉還是有早產的疑慮。

所以懷孕的婦女萬一不得已要開刀時,最好是做半身麻醉,因為藥物的劑量少,而且侷限在脊椎,比較不會通過胎盤,影響胎兒的機率較低。半身麻醉又分為脊椎麻醉及硬脊膜外麻醉,脊椎麻醉的好處是藥物劑量較少,缺點是沒辦法中途加藥延長麻醉時間;硬脊膜外麻醉的優點是可以在手術中經由預先埋藏的導管加藥,延長止痛的時間,缺點則是增加藥物的劑量後,引響胎兒的機率也會增加。

▲胎兒,墮胎,幼兒,懷孕,小孩,嬰兒。(圖/翻攝自pixabay)

▲婦人肚中的胎兒已暴露在麻醉藥及X光輻射下。(圖/翻攝自pixabay)

這位病人一開始就擺明了不想要保留這個孩子,我們跟她解釋致畸胎的風險很低,希望她重新考慮,但是沒辦法保證真的不會有問題,雖然每個導致畸胎因素的機率都很低,但是全部加起來之後誰也不知道後果。

雖然病人不想要這個胎兒,為了避免她日後改變心意,我們仍然盡可能地保護這個孩子。我們幫病人穿上鉛衣,避免胎兒在手術中照到X光,我幫她做脊椎麻醉時,同時也放了硬脊膜外導管,萬一手術中要加藥時可以使用,同時也可用於術後止痛。

她有點胖,骨折之後因為疼痛沒辦法擺出很好的姿勢,我花了一些時間才做好半身麻醉,手術到了一半,脊椎麻醉的效果開始退去,病人開始感到疼痛,這時間遠比我預料的短,我只好在硬脊膜外導管裡加藥,只是沒有料到,我預先埋藏的硬脊膜外導管竟然沒有效果。

病人開始變得躁動,我不得不幫病人改做全身麻醉,而胎兒開始暴露在麻醉藥之下,我看著她每吸一口麻醉藥,我的心也就跟著糾結一下,好像她每吸一口麻藥,她肚子裡的胎兒就跟著消失一點點的生命力。那胎兒的某個器官這時候正開始產生變化,正在形成畸形......我不敢再想下去,我理應保護他不受到傷害,但我卻沒有做到...

親愛的孩子,你理應在充滿愛的期待下誕生,被呵護著長大,但是大人的世界極其複雜,假若你來不及出世,你願意原諒我們嗎?

本文獲「醫病平台」授權轉載,原文出處《民報》

專欄簡介/由老、中、青醫師及非醫界朋友發起的「醫病平台」,期待藉此促進醫病相互理解,降低醫病認知差距,減少誤解及糾紛,找回醫病之間尊重與信任的美好。期改善醫師診療行為、民眾就醫態度,進而帶動改善醫療政策、環境及品質。歡迎各界踴躍投稿、討論齊進步。歡迎投稿,與醫病平台聯絡。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