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先生腳痛吃抗癲癇藥嚴重過敏,他全身冒大水泡、指甲全掉光。(圖/記者嚴云岑攝,下同)
記者嚴云岑/台北報導
52歲的徐先生2012年因腳痛,到桃園骨科診所就醫,醫師診斷為坐骨神經痛,給予抗癲癇藥物治療,不料服藥一週後,竟出現發燒、喉嚨痛等症狀,輾轉換了2、3間診所,症狀仍繼續惡化。後來到桃園地區醫院抽血,發現白血球飆高到2萬多,加上皮膚開始出現紅疹與水泡,嚇得他直接到林口長庚掛急診,醫師詢問用藥史,確診為嚴重藥物過敏反應SJS。
「一開始我身上的紅疹就像蚊子咬,沒想到才過2到3天,就出現大水泡,手、腳、頭皮都有,又痛又癢,完全無法睡覺。」徐先生回憶發病情形時表示,每一顆水泡直徑約1公分,都有賴醫師拿針戳破引流,才不會不小心壓到,但也換來全身30%皮膚如燒燙傷般的破皮,劇痛難耐。
▲徐先生分享生病時受到的身心折磨。
SJS病程進展快速,體內的T細胞風暴不僅攻擊皮膚,還一路侵襲到眼睛、嘴唇的黏膜,他自嘲的嘴巴就像「兩片香腸」,完全張不開,更罔論吞嚥、進食,眼睛也瞇成一條縫,難以視物,最後10根手指甲也全數脫落。但這些症狀都在施打anti-TNF-α生物製劑10天後有了大幅改善。
收治徐先生的林口台北長庚醫院皮膚科主任鐘文宏表示,體內帶有HLAB1502基因者,在服用神經或精神藥物時,都容易引起過敏反應。根據藥害基金會統計,每年有近百例嚴重皮膚藥物過敏的病患,其中6成為史帝文生—強生症候群(SJS)和毒性表皮溶解症(TEN),死亡率高達30-40%,另有2成病患會有嚴重的眼睛後遺症,甚至失明。
▲anti-TNF-α原本用於治療乾癬與風濕免疫疾病。
長庚醫院與中研院已於2008年找出造成皮膚細胞死亡的致命蛋白「顆粒溶解素」,卻苦無對應解方,為了降低嚴重皮膚藥物過敏發生,長庚醫院2009年至2016年針對96位病患做的「雙盲研究」,終於在既有藥物中挑中可抑制藥物過敏反應的生物製劑anti-TNF-α。
該藥物原本用於治療乾癬與風濕免疫等疾病,與類固醇治療相比,不僅死亡率直接從16.3%將為8.3%,皮膚癒合時間也從19天縮短為14天,引發腸胃道出血等鹽甕副作用的比率,也從18.2%降為2.6%。
▲林口台北長庚醫院皮膚科主任鐘文宏。
徐先生表示,自己當時時因全身破皮疼痛難耐,一度告訴老婆「我要撐不下去了」,而嚴重外觀改變更一度讓來醫院探望的媽媽「認不出兒子」,經過anti-TNF-α生物製劑治療4、5天後,皮膚水泡獲得有效控制,潰爛的皮膚也迅速癒合,就連眼睛黏膜也恢復良好,1個月後到眼科檢查未發現原本潰爛的角膜保存完好,連醫師也嘖嘖稱奇。
鐘文宏表示,引起的藥物過敏的前4名藥物分別為降尿酸、神經或精神藥物、抗生素及止痛藥,早期症狀主要為發燒、喉嚨痛、嘴唇及口腔黏膜潰爛、皮膚紅疹水泡等,若病患有這些症狀,應盡快停藥並就醫,只要把握前5天的「黃金治療期」,使用類固醇與anti-TNF-α生物製劑雙管齊下,就有機會痊癒。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