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丙烯醯胺恐致癌?食藥署考慮跟進美國「加警語」。(圖/示意圖/達志影像)
記者嚴云岑/台北報導
咖啡中含有的丙烯醯胺,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2A級致癌物,美國加州咖啡業者遭民團控告,未依法提醒飲用咖啡可能導致的風險,去年已有13家業者妥協,考慮加註致癌警語。該消息傳出後,引發食藥署興趣,未來不排除朝此方向研議,讓有意願的業者自主標示。
食藥署簡任技正林旭陽表示,許多烘焙或油炸食品都含有丙烯醯胺,是食物的胺基酸與還原糖發生梅納褐變反應所致,約有超過7000種食物含有丙烯醯胺,食藥署也於2012年發佈指引,教導業者如何降低食品中丙烯醯胺含量。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林旭陽提到,在2012年的指引中,食藥署分別針對烘焙咖啡與即溶咖啡訂出限量建議,烘焙咖啡為450ppb、即溶咖啡為900ppb。他解釋,即溶咖啡之所以比較高,是因為在製作過程中需用到較多添加物。
食藥署的降低食品丙烯醯胺指引2012年發佈後,分別於2013、2017年做改版。最後一次改版將油條、黑糖等加入限量建議,希望不要超過1000ppb,去年多次出包的薯條也列於其中,丙烯醯胺限量為600ppb。
林旭陽表示,美國加州業者在咖啡標示警語的作法很有趣,但台灣針對丙烯醯胺一向都採自主性標示管理,「未來不排除朝此方向研議」,也會將國外的研究與管理納入規範,建議民眾還在喝咖啡時還是要「適量」,因為就算沒有丙烯醯胺,咖啡中帶有的咖啡因,喝多了也會對身體造成負面影響。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