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輸牛樟芝!藥用真菌「桑黃」可抗發炎、減少肝指數

▲野生桑黃子實體。(圖/取自林務局網站,以下皆同。)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隨著高齡化社會來臨,台灣人對於保健食品的需求日益增加,但除了靈芝、樟芝、冬蟲夏草,你還知道哪個藥用真菌?被譽為森林黃金的「桑黃」,是近幾年最有潛力的真菌之一,可以有效抗發炎、鎮痛以及保肝,而且經研究證實,食用桑黃菌絲體的成效甚至超越牛樟芝!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中國醫藥大學黃冠中副教授說明桑黃之功效。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吳聲華博士進行桑黃分類學及保健功效研究,在2012年先是發表真正的桑樹桑黃為新種,再於2016年發表為新屬:桑黃孔菌屬(Sanghuangporus),替臺灣的物種名錄增加新紀錄。而在保健功效上,真正桑樹桑黃的藥理活性效果優於其他幾個相似種類,優良桑黃菌株菌絲體的幾項有效化學成分及保健功效並不亞於桑黃子實體。

東漢時期中藥學專著「神農本草經」,雖有「桑耳」紀載,不過因真正野生桑黃數量稀少,而相似的其他種類及數量皆多,以致真假桑黃分辨不易,使得桑黃在歷代醫藥書中雖有提到,卻沒有在傳統中藥被穩定使用,直到1968年被日本學者發現卓越的抗癌效果,韓國也於1984年起大力投入桑黃研發,並於1993年官方核可桑黃菌絲體為抗癌藥品,成為日本、韓國重要的真菌保健食品。而吳聲華在進行跨國合作研究6年後,於2012年發表真正的桑樹桑黃為新種,相近種則有楊樹桑黃、暴馬桑黃、忍冬桑黃等其他種類。

▲桑黃發酵菌絲體乾粉。

有鑑於吳聲華發現真正的桑樹桑黃種類及其正名,以及桑黃為臺灣稀有的珍貴藥用真菌,加以桑黃極具保健食品發展潛力,因此林務局持續補助其進行桑黃生物學及保健功效的先導研究,2016年於Fungal Diversity國際期刊發表桑黃及其相近種類屬於一個獨立的新屬:桑黃屬(Sanghuangporus),為臺灣的物種名錄增加一個新紀錄。此外,更進一步以ISSR分子標誌技術研究桑黃族群遺傳,對分布於中國大陸、臺灣、韓國、日本的37株野生桑黃進行遺傳多樣性研究。結果顯示桑黃可分為「華西南」、「華中-華東南-臺灣」、「華東北-韓國-日本」3大族群,並推測華西南應該是桑黃的起源中心。

林務局也與中國醫藥大學黃冠中副教授團隊合作進行桑黃的安全性、成份及活性研究,試驗結果表明,桑黃子實體或菌絲體對於小鼠皆具有安全性;桑黃子實體或菌絲體皆有優良的清除自由基能力,抗發炎及抑制肺與肝癌細胞生長能力;桑樹桑黃的藥理活性效果也優於市面上較普遍販售的楊樹桑黃及暴馬桑黃。桑黃子實體的藥理活性,隨生長年齡而增加,但也發現經過吳聲華選育的優良桑黃菌株菌絲體,其藥理活性不輸給多年生桑黃子實體,相關的研究論文均已發表在著名的國際期刊上。

▲林務局與吳聲華博士及黃冠中副教授合作進行桑黃之研究。

黃冠中團隊經持續進行研究,以桑黃菌絲體和牛樟芝菌絲體不同比例下,進行鎮痛試驗 、發炎試驗及保肝試驗,結果發現桑黃菌絲體和牛樟芝菌絲體的複方,均能有效的鎮痛、抑制發炎並顯著地減少肝指數,尤其是以2份桑黃菌絲體和1份牛樟芝菌絲體比例下,相較單純使用桑黃或牛樟芝,複方有更好的效果。

林務局強調,依據2014年國內保健食品產值暨產業概況分析調查報告,真菌類保健食品產值達51億,經濟效益相當可觀。因為桑黃有著藥用價值,在中國大陸被稱為「森林黃金」,近10年來市場需求量增加,因而遭到掠奪性採集。由於桑黃子實體為多年生,生長緩慢,被破壞的野生桑黃資源難以恢復,甚至面臨枯竭。

而目前林務局將在「原鄉參與里山倡議及協同經營模式」計畫下,進行桑樹接種桑黃試驗,期待高經濟價值的桑黃能成為林產業的明日之星。而過去的桑黃產品及研究由於種類未釐清,存在魚龍混雜的情況,期盼藉學術界及企業界與科博館接洽合作,能夠進一步研究出「正港」的桑黃。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