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790M基因」令肺癌進化!新式標靶藥延長1倍存活期。(圖/記者嚴云岑攝)
記者嚴云岑/香港報導
「癌症進化」有藥醫!臨床資料顯示,大部份肺腺癌患者在接受一線標靶藥物治療9至13個月後會產生抗藥性,而當中超過一半患者,會出現一種「T790M」的基因突變,若接受傳統化療,只能存活4個月,但香港中文大學最新研究證實,基因突變患者可透過新療法,有效將存活期延長1倍,研究成果已登上頂尖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
肺癌是全球最多人罹患的癌症,每年約有160萬人死於此病,不少患者為女性與非吸菸人士。根據衛福部國健署統計,台灣每年約新增1萬名病例,其中9成為非小細胞癌,又以「肺腺癌」最為常見,當中7成左右患者就醫已為第4期,也讓肺癌死亡率高居所有癌症的20%。
EGFR基因突變導致肺癌的關鍵因子,又以亞洲人最為常見,佔了肺癌病例的3成左右,雖然目前患者可接受一線標靶藥物「酪氨酸激酶抑制劑」(TKI)治療。
▲周小姐在服用第一代標靶藥物後產生抗藥性,腫瘤持續擴大。(圖/記者嚴云岑攝)
然而,臨床資料顯示,大部份患者在接受一線標靶藥治療後的9至13個月,會開始呈「抗藥性」,病情持續惡化,需要接受傳統化療。當中,超過一半患者證實癌細胞出現一種名為「T790M」的基因突變,不僅無惡化存活期大幅降低,生活品質也大受影響,因此,EGFR基因突變檢測,成為晚期肺腺癌使用標靶藥物治療的先決條件。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腫瘤學系主任兼李樹芬醫學基金腫瘤學教授莫樹錦就是在此前提下投入第三線標靶藥物研究。他在2014年至2015年間,將來自18個國家及地區,共419名帶有「T790M」基因突變、並在接受TKI治療後病情惡化的患者以2:1比例隨機分組,分別接受新標靶藥物及傳統化療,結果前者無惡化存活期平均超過10個月,是傳統化療4個月的1倍多,治療後癌細胞縮小或消失的比率為71%,也是傳統化療31%的1倍,且副作用較低,可舒緩癌患不適症狀。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腫瘤學系系主任莫樹錦教授(左)與病患周小姐(右)。(圖/記者嚴云岑攝)
現年63歲的周小姐就是臨床實驗對象之一,長年暴露在二手菸及石綿環境下的她,2011年因咳嗽就醫,做完X光及支氣管鏡檢查後,確診罹患肺腺癌,且癌症已進展到第3期並部分轉移。雖已做了右下肺葉及部分淋巴結切除,也投入第一線標靶藥物治療,但依然在2015年出現抗藥性,每天皮膚乾到脫屑、口乾舌燥,一天要跑6次廁所,讓她苦不堪言。
後來周小姐經莫樹錦教授檢查,利用血漿樣本進行基因分型,證實對EFGR抑制劑產生抗藥性,並出現T790M基因突變,便收入計劃中,投入第三線標靶藥物治療,至今無惡化存活期已超過6個月,皮膚脫屑、口乾、腹瀉症狀也有10%左右的改善。
▲周小姐在服用新一代標靶藥物治療後,肺部腫瘤改善情況。(圖/記者嚴云岑攝)
莫樹錦教授提到,帶有帶有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基因變異的肺腺癌患者,在服用第一線標靶藥物後,會被鎖定成藥物「標靶」,導致另一致癌因子「T790M」基因突變崛起,醫界稱此情況為「癌症進化」,香港至今已有58名T790M基因突變患者接受治療。
莫樹錦教授表示,新一代標靶藥物的使用條件為出現T790M基因變異、曾使用第一代藥物無效、肝腎未受損等,新藥已在今年於香港上市,平均1個月療程要價4萬5千元至5萬港幣,但可透過醫療保險或專案申請減免費用,台灣雖未上市,但有需要的患者仍可透過醫師向食藥署專案申請使用。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