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貧血!頭暈心悸又無力 小心你的「腎」有問題

▲不只是貧血!頭暈心悸又無力,小心你的「腎」有問題。(圖/示意圖/台北榮總提供)

記者嚴云岑/台北報導

你也常常頭暈、心悸、四肢無力嗎?台灣地區腎臟病罹患人數高達200萬以上,尤其末期腎臟病的發生率及人數更是世界第一。「腎性貧血」是慢性腎臟病患常見的併發症之一,因為腎臟功能損壞,造成紅血球生成素缺乏引起的貧血,其診斷標準為血色素男性於13 g/dL 、女性低於12 g/dL。

研究報告顯示,我國末期慢性腎臟病患者貧血的比例相當高,第四期約有6成貧血,到了第五期竟高達9成以上,其中約有一半比例屬重度貧血者。腎性貧血症狀不易分辨,有些單純的腎病或是內科疾病也會有類似症狀,因沒有特異性,所以經常被當成是老化現象,必須靠抽血檢驗才能確診。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腎性貧血的成因與定義。(圖/異象醫藥公關提供)

腎性貧血臨床症狀包括頭痛、心悸、心絞痛、臉色蒼白、四肢無力、怕冷、疲勞、呼吸急促、運動能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礙、食慾不振等。這些症狀除了影響生活品質,導致患者營養不良、免疫力降低、感染率、住院率增加之外,也是造成更多心血管併發症的主因。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黃秋錦提醒,忽視腎性貧血也會讓腎功能惡化的更快速,血色素低於9 g/dL的病患,相對於血色素為11~12 g/dL病患,死亡風險高達2.11倍。先前亦有研究發現,在血色素低於9 g/dL 時才開始治療,比起血色素在10~11之間即開始接受治療的患者,其腎功能惡化風險高出2.5倍。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黃秋錦。(圖/異象醫藥公關提供)

換句話說,如果可以及早針對腎性貧血介入治療,不僅可以延緩腎臟惡化速度、也可以延後開始洗腎的時間。建議第三期以後的慢性腎臟病患者應該定期每一到三個月檢查ㄧ次血色素,把握治療良機。

台灣腎臟醫學會理事長陳鴻鈞也指出,貧血可能是因為缺乏原料所致;但腎性貧血,無論年齡,僅會發生在腎臟病患者上。缺鐵性貧血可以補充鐵劑治療,至於腎臟受損者,則可以給予俗稱「補血針」的紅血球生成素。2015年12月起,健保已針對第五期腎臟病,血色素低於9 g/dL的嚴重貧血腎臟病友,給付紅血球生成素治療,醫師可視患者需求,調整施打頻率。

▲台灣腎臟醫學會理事長陳鴻鈞。(圖/記者嚴云岑攝)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