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痛遠超過生小孩!醫推疼痛量表鼓勵病人「說出來」。(圖/記者嚴云岑攝,下同)
記者嚴云岑/綜合報導
「平常經痛吃顆普拿疼就好,那天卻痛到連吃了5~6顆還是腹痛如絞去掛急診,比生小孩還痛!」40歲的黃小姐到院確診竟是子宮頸癌末期,腫瘤已經大到壓迫周圍器官才會造成劇痛。礙於癌症前期沒有警覺,發現時不僅已是末期無法手術,黃小姐接受電療和化療期間,甚至直到療程結束後,疼痛始終沒有停止過。
根據衛福部統計,國人癌症時鐘10年快轉1.6倍,至2012年,平均每5分26秒就有一人罹癌,但由癌症希望基金會委託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進行的「癌患疼痛調查」顯示,44.8%病友有疼痛問題,國立台北護理健康大學護理系邱秀渝副教授表示,調查中發現在半年內有疼痛經驗者中,3成4曾有藥物不足控制疼痛。
癌症希望基金會董事長暨基隆長庚醫院情人湖院區癌症中心主任王正旭醫師表示,疼痛是乳癌、腸癌、肺癌患者前三種最想避免的症狀之一,但在國內仍有超過6萬名癌痛患者沒有接受疼痛治療,從癌症發生開始就可能有疼痛產生,癌痛對患者的影響在情緒、睡眠、活動、體力上都是一個惡性循環,因此在治療癌症的同時,應將疼痛治療視如和疾病治療相同重要,不只治病,更要治「痛」。
但調查中也發現,面對疼痛問題時,近四分之一的病人會遲疑向醫護報告疼痛,每3人有1人仍遲疑使用疼痛藥物。但台灣疼痛醫學會理事長暨馬偕醫院疼痛治療中心主任林嘉祥醫師指出,不論在癌症哪一治療階段,即便是治癒後,50%病人仍有疼痛治療需求,雖癌症疼痛管理的潛在阻礙最高的是病人對藥物害怕成癮,但研究顯示,病患本身若無藥癮歷史,因使用鴉片類藥物治療癌痛而成癮是罕見的問題,且70%~90%的癌痛可透過口服藥物緩解。健保署8月已通過口服強鴉片類(Oxycodone)藥物給付,可幫助患者緩解癌症與其治療中所產生的疼痛,建議癌症患者治療中若產生疼痛不要忍耐,有良好的疼痛控制,才能維持治療中的生活品質。
從腫瘤壓迫到神經痛 疼痛存在癌症發生後的每階段
「一開始是右腹部疼痛,之後到胸口也在痛!從原本的腫瘤壓迫,一直到後來放療、電療的神經刺痛,痛到我一個大男人在地上打滾…說起來也覺得很沒面子!」58歲的王先生自從發現罹患肝癌第三期,從一開始的腫瘤壓迫、轉移,到治療後的疼痛,一項都沒逃過,更使他的治療過程受盡折磨。
王先生的經歷,可能是每位癌症患者都有的苦,王正旭醫師表示,癌症疼痛的主因包括:腫瘤不正常的生長蔓延引起的疼痛(器官腫脹、骨轉移、組織浸潤…等)、治療引起的疼痛(手術、化療、放射線治療…等)及合併原有疼痛(如關節炎…等)三大類,且無論在治療前、治療期間和治療後都可能發生,患者一旦疼痛發生,就應該立即讓醫生評估原因,加以治療,不應擔心病情惡化,藥物副作用等因素而害怕將痛說出口。
在疼痛治療上,林嘉祥醫師表示,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的疼痛三階梯治療準則來區分,在疼痛量表0~3分的第一階段,會使用非鴉片類止痛藥;若達到疼痛量表4~6分的第二階段,則需使用弱鴉片類或低劑量強鴉片類藥物;如皆無法壓制住疼痛,達到7分以上ㄉ惡第三階段,則會給予強鴉片類藥物如morphine、oxycodone等,且視患者疼痛持續時間,若穩定使用劑量,會給予長效型藥物控制,減少患者疼痛時間及服藥次數。
不夠時間討論疼痛 聽到嗎啡就想到末期
但疼痛畢竟是主觀症狀,醫師若要正確判斷患者的疼痛程度給予用藥,也需與患者多做溝通和疼痛評估,但邱秀渝副教授表示,調查中發現,不論在門診或住院時,都有超過3成的癌友認為沒有時間好好討論疼痛;進一步探討有疼痛的癌友,則是有近4成認為沒有時間好好討論疼痛。
對此,王正旭醫師表示,多數癌患至門診在「病痛」的治療選擇上,會先尋求醫師解決疾「病」本身,很少從「痛」的問題開始著手,甚至有患者擔心疼痛會是病情惡化的徵兆或是害怕需要使用嗎啡類藥物止痛會有成癮問題,而選擇隱忍不提。但隱忍疼痛不僅影響患者的生活品質,若真的是因為病情轉移或惡化造成,未請醫師仔細檢查,反而更可能延誤治療。就像黃小姐一開始覺得疼痛僅是一般的生理痛,等到疼痛難耐,才知已是癌末。
林嘉祥醫師提到,疼痛主要分為傷害造成的感受性和原發性神經損傷的神經性兩大類,而癌痛則是這兩大類混合性疼痛,在治療上不但較為複雜,也需要依不同時期所產生的疼痛原因加以評估治療,且癌症疼痛治療分為口服藥物、改變疼痛傳遞途徑、神經阻斷法、輔助劑、其它藥物投與方法,其中,口服藥物仍是最主要治療方式,目前健保署通過可治療混合性疼痛的口服強鴉片類藥物(oxycodone)健保給付,用於治療需要長期疼痛控制之中重度癌症疼痛病患,相較其它強鴉片類藥物除了作用在µ-受體之外,更增加了K-受體的作用機制,研究顯示針對神經痛及內臟性疼痛有顯著的療效。
黃小姐分享遭遇癌痛的經驗。
不痛人生大不同 癌痛患者應6問求診
「由於持續需要透過藥物控制疼痛,一直無法完成帶女兒出國玩的夢想,就連帶她去金山海邊撿貝殼,不到2個小時就因為疼痛難耐直接送醫…」相較於王先生受疼痛所苦,黃小姐在醫師宣告末期之後,就不想讓自己再有疼痛的一刻,「之前一開始痛就掉眼淚,也很容易發脾氣,但在醫師的評估下用藥控制後,每年暑假都會和老公一起帶著孩子出國,好好把握人生每一刻,不讓自己再痛了…」黃小姐說。
如何先自我判斷疼痛程度,王正旭醫師表示,當癌患出現疼痛狀況時,可以先透過「疼痛6問」自我評估,包括:疼痛的程度、疼痛的部位、什麼時候開始痛、每次疼痛持續多久、疼痛的感覺、疼痛對於生活的影響,有助於患者和醫師判斷用藥與控制狀況,在最短的時間內將疼痛消除,免除痛苦。
在疼痛發生時亦可善用評估工具。如:疼痛量表評估疼痛,以尋求專業治療協助。或參考相關書籍、資訊。尋求社會資源協助。如:癌症希望基金會在今年三月印製「癌症疼痛治療手冊」提供病友索取,或可撥打癌友免付費諮詢專線0809-010-580諮詢。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