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超音波當「基因傳送門」 未來阿茲海默症有救了!

▲長庚醫療團隊研究超音波與奈米載體治療腦疾方法,登上國際期刊。(圖/長庚醫院提供)

記者嚴云岑/台北報導

阿茲海默症等腦神經退化疾病是許多老年人的通病,台灣約有12萬人受到影響。目前醫界治療腦神經疾病,多利用病毒相關物質作為載體,或用長針戳入腦內,行侵入性治療,雖然效果顯著,但也容易引發全身免疫問題,造成病患死亡。長庚醫院自2009年開始,致力於研究「超音波療法」,把超音波當「傳送門」,打開緊繃的大腦內皮細胞,再輔以「奈米微脂粒」載體,把基因送到大腦,讓病患免於挨刀之苦,又可以獲得有效治療。

此項「超音波療法」是由長庚醫院腦神經外科副部長魏國珍醫師、陳品元醫師,放射醫學院醫學影像研究中心林中英博士,與長庚大學電機系劉浩禮博士所組成,由於方式創新,也成功證實了對腦部藥物傳遞有大貢獻,2015年8月已成功發表於國際藥物釋放學期刊《控制與釋放》(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還被編輯選為封面故事,進行專文介紹。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魏國珍醫師表示,退化性疾病如阿茲海默症、帕金森氏症、亨丁頓式跳舞症與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等,都是人類大腦神經元功能喪失,造成細胞死亡所引發的疾病,但目前開發的藥物只能「短暫抑制」,且藥物經口服或血液進入人體後,容易被其他器官吸收,加上血腦屏障的阻礙,不易抵達指定區塊發揮功效,因此才會希望透過超音波,放鬆部分區域的血管,再輔以奈米微脂粒包覆基因或藥物傳送,讓疾病得到有效治療。

▼超音波療法所使用的工具。(圖/記者嚴云岑攝)

「在做治療前,我們需要花10至20分鐘掃瞄出治療部位的立體空間,大小從5毫米至20毫米都有可能。」劉浩禮博士表示,等到區域確定後,醫療團隊會花4小時進行超音波照射,放鬆內皮細胞、排除血腦屏障,讓藥物與標靶基因得底有效進入。2010年,美國國家科學院也曾利用「超音波輔助奈米磁導藥物」,成功治癒動物腦瘤,被譽為腦瘤治療的新契機。

目前長庚醫院的超音波輔以奈米載體治療法,已經在老鼠、狗、豬等大型哺乳類動物上實驗成功,魏國珍醫師表示,目前正在補足一些安全數據,最快2年內可開始做臨床試驗。

至於被問到奈米載體是否有副作用?或者會不會在傳導過程中被其他器官所吸收時?林中英博士表示,因為奈米微脂粒「沒有毒性」,且主要的功用是保護基因不在抵達大腦前被其他器官消化,順便保護器官不受感染,「等到抵達目的地,增加循環,就能被身體代謝掉了」;魏國珍醫師也補充道,「載體就像吃藥一樣,會通過器官進入目的地,不會對人體造成危害」。

目前醫界在帕金森氏症、亨丁頓式跳舞症與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等退化性疾病,都能透過基因改變,得到妥善治療,但由於阿茲海默症的藥物進展有限,魏國珍醫師表示,未來若有新型藥物釋出,再輔以超音波療法,老人失智等慢性疾病,便有望得到突破性的發展。

▼長庚醫療團隊合影。(圖/記者嚴云岑攝)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