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症恐成「腦水腫」奪命!醫談3大高海拔疾病...出發前先做1件事

▲▼膝蓋,爬山,登山,行走。(圖/翻攝自pixabay)

▲攀爬高度超過2500公尺以上,就會出現高山症相關症狀。(圖/翻攝自pixabay,下同)

記者趙于婷/台北報導

現代人熱愛「登山」等親近大自然的休閒旅遊,但因「高山症」造成的憾事時有耳聞。對此,醫師指出,高海拔疾病還包括「急性高山症、高海拔腦水腫、高海拔肺水腫」,腦水腫和肺水腫致命風險高,建議高山旅遊者在出發前可先諮詢醫師,由醫師開立預防用藥。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蔡亮如指出,一般來說,攀爬高度超過2500公尺以上,就會出現高山症相關症狀,症狀通常在抵達高度後的12-24小時內發生,但會在1-2天後隨身體適應高度後而減緩。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蔡亮如說明,急性高山症會因缺氧而有頭痛、頭暈、失眠、噁心、嘔吐、虛弱等症狀,少數會惡化至高海拔腦水腫,會進而出現嚴重頭痛、步態不穩、噁心嘔吐、判斷力異常、意識混亂、昏迷,甚至死亡。

▲▼登山、爬山、攀登。圖/取自pixabay)

▲醫師強調,降低海拔高度才是減緩高山症最重要的方式。

而高海拔肺水腫則因肺動脈壓上升和肺血管通透性增加,出現運動表現變差、乾咳、疲倦、心跳呼吸加速等症狀,隨病程進展會出現休息時仍呼吸困難、多痰咳嗽、咳血、極端虛弱、發紺,高海拔腦水腫與和海拔肺水腫若無及時處理,死亡率很高。

蔡亮如說,現在都有相關藥物可以救命,包括或類固醇、鈣離子阻斷劑等,但除了服用預防藥物以外,也要維持充足睡眠、注意保暖、多喝水、不喝酒、不服用安眠藥,減少劇烈活動。

蔡亮如提醒,登山時須衡量身體狀況,並且採漸進式登山,勿短時間內上升太快,若有頭痛、噁心、嘔吐、喘、咳嗽等症狀出現,需優先當成高山症處理,要給予氧氣、休息、藥物治療,千萬不要貿然帶著症狀繼續登山,降低海拔高度才是減緩高山症最重要的方式。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