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逾萬人「大腸癌」上身! 靠「一招」挽救8成存活率

大腸,大腸癌,大腸癌篩檢。(圖/達志/示意圖)

▲大腸癌發生人數連續11年位居10大癌症之首,但隨著篩檢推動,死亡率已降7%。(圖/達志示意圖)

記者趙于婷/台北報導

大腸癌發生人數連續11年位居10大癌症之首,國健署自民國99年開始推動篩檢,根據台灣大學團隊分析335萬人年的癌症相關資料庫,50-69歲符合大腸癌篩檢的民眾已降低大腸癌死亡率達7%,透過篩檢發現的早期癌(0期、1期)可高達9成4,及時接受治療的5年存活率高達8成5。

根據國健署最新癌症登記資料顯示,大腸癌發生人數從民國95年開始攀升,從每10萬人有37.4人,到民國105年每10萬人有41.3人,每年約1萬5千人罹患大腸癌,死亡人數約5千700多人。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台大醫院內科部消化內科主治醫師李宜家表示,許多民眾誤以為只要腸胃道沒有不適,也沒有血便等症狀,就不需做大腸癌篩檢,但大腸癌初期通常無症狀,等到症狀出現時,病況往往相對複雜,也會影響生活品質。

國健署大腸癌。(圖/記者趙于婷攝)

▲台大醫院內科部消化內科主治醫師李宜家。(圖/記者趙于婷攝,下同)

李宜家說,透過糞便潛血檢查,經過確診後,可以降低10年後60%的大腸癌死亡率,糞便潛血確診陽性,就要進一步做大腸鏡檢查,但不少民眾因為怕檢查會痛或是不想面對事實,遲遲拖著不做,甚至還有人反覆測糞便潛血,一定要測到陰性,最後嚴重血便確診大腸癌。他強調,糞便潛血陽性,一旦拖延後續檢查治療,就可能在3年內瘜肉惡化成大腸癌。

國健署署長王英偉也提到,實證證明糞便潛血檢查可以有效預防大腸癌,經由篩檢早期發現癌前病變,經切除後可以降低死亡率,但現階段國人的篩檢率為4成,其中男性大腸癌的篩檢率還比女性低。

由於大腸癌多發生在50歲以後,國健署也提供50-74歲的民眾每2年1次免費的「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只需要將「採便管」帶回家,使用採便棒在糞便上來回沾幾次放入專屬的套管後,再送至符合健保特約的醫療院所,就可進行糞便潛血檢查,採便前不須限制飲食或使用灌腸,符合資格的民眾可善加利用。

國健署大腸癌。(圖/記者趙于婷攝)

▲國健署提供50-74歲的民眾每2年1次免費的「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

★圖片為版權照片,由達志影像供《ETtoday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台未經達志影像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