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有年輕化趨勢,其中七年級生罹病風險達到最頂點。(示意圖/門諾醫院提供)
記者李佳蓉/綜合報導
大腸癌有明顯年輕化的趨勢!台大公衛學院曾發表研究顯示,國人大腸癌發生率呈現顯著的世代效應,1980年之後出生世代的風險普遍較高,其中又以所謂「七年級生」世代的罹病風險達到最頂點。對此,肝膽腸胃科醫師錢政弘認為,這與長時間受「飲食西化」與愛喝「含糖飲料」有關。
錢政弘醫師在《醫點不誇張》節目中指出,七年級生罹患大腸癌風險最高,推測與飲食習慣密切相關,主因是此時西化飲食達到高峰。身為六年級生的他,透露小時候沒什麼速食,而西式飲食如漢堡、薯條在七年級生的青春期至大學的成長過程中最為盛行,因此容易攝取到很多速食,進而影響健康。
此外,含糖飲料也被點名為致病關鍵。錢政弘表示,自己求學階段大多是瓶裝、鋁箔包的飲料,而現在人手一杯手搖飲,七、八年級生開始喝飲料,尤其在青春期食用太多含糖飲料或甜食,容易引發肥胖,罹患年輕型大腸癌的機率也跟著變高了。
▼除了受飲食西化影響外,錢政弘認為,愛喝含糖飲料、吃甜食也提升罹患大腸癌風險。(示意圖/視覺中國CFP)
何時該開始照大腸鏡?錢政弘說明,若本身沒有任何不適或症狀,過了50歲應至少照一次大腸鏡;有家族史者,一般建議40歲就應該做檢查,因大腸癌具有遺傳基因,有家族史者較容易長息肉、進而惡化為大腸癌;至於沒有家族史,但近期一直感覺腸胃不舒服、排便不正常的族群,則建議在20、30歲時即可進行大腸鏡檢查。
錢政弘說,90%的大腸癌都是從息肉慢慢轉變而來,當小息肉慢慢長大,平均經過5~10年時間就會形成大腸癌。會長出息肉,與飲食習慣中常吃加工肉品、含糖飲料、油炸食物,以及攝取較少的膳食纖維、少運動、肥胖有關,毒素會因此停留於大腸中,造成大腸黏膜的基因突變,因而產生息肉、癌症,因此常常排便也有助降低息肉生長。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