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預防飯後血糖波動劇烈,醫師推薦根本且有效的方法就是飯後要起身活動。(示意圖/達志)
記者李佳蓉/綜合報導
你一定有過在飽餐一頓後開始昏昏欲睡、精神難集中的經驗,此現象與血糖過高或血糖波動性過大有關。台大醫院兒科前醫師、YouTuber「蒼藍鴿」指出,若飯後2小時血糖仍大於200mg/dL,就符合糖尿病的診斷標準。對於血糖偏高甚至糖尿病者,他分享「飯後不要坐著」是根本且有效的方法,可去散步、超慢跑,都能有效控糖甚至減重。
蒼藍鴿(吳其穎)在粉專發文進行衛教,人體的血糖大約在飯後1小時後會達到高峰,如果於飯後2小時血糖仍大於200mg/dL,則符合糖尿病之診斷標準;介於140~200mg/dL則屬於血糖偏高。
蒼藍鴿說,對於血糖偏高甚至糖尿病者,「飯後不要坐著」是根本且有效的方法,可以選擇外出散步、原地踏步,甚至速度較慢的超慢跑等等,只要讓自己飯後處於活動狀態,都能有效地控制血糖,甚至還能減重,分享給民眾參考。
▼外出散步或是超慢跑等活動,能有效控糖、減重。(示意圖/達志)
初日診所減重專科與家醫科醫師李唐越曾分享,超慢跑不只能增強心肺健康、穩定血糖、改善胰島素,甚至還能逆轉糖尿病。他表示,超慢跑的好處在於可以低強度、長時間在這燃脂區間內不斷地去做,且能輕鬆又自在地達到燃脂效果。此外,超慢跑可以自動修復與更新身體的發電廠-粒線體的效能與效率,讓人體這台車開得又順、又快、又遠,對於慢性疾病的控制也有助益。
至於飯後休息多久開始超慢跑比較好?李唐越說明,因人體進食後血糖會緩慢上升,大部分人的血糖會在1個半小時或2小時左右達到高峰,特別是糖尿病患者,「我們希望在上升到高峰前,就不要讓血糖上去,讓胰島素不要暴衝上去,血糖就可以控制下來,血糖波動度也不會這麼大。」
李唐越認為,從吃「第一口飯」開始計算,約需花20~30分鐘完食,稍微休息5~10分鐘後,若沒有出現胃脹、肚子撐得很不舒服,即可進行超慢跑,千萬別等到吃完飯間隔1、2小時後再跑,此時血糖上升幅度太大了,要靠超慢跑達到降血糖的效果就會打折。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