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腳冰冷別吃水果?燥熱少碰堅果?專家:營養不均更慘

橘子,柑橘類水果。(圖/Pixabay)

▲柑橘類水果常被列為寒性食物。(圖/Pixabay)

記者謝承恩/綜合報導

吃水果會讓體質更加寒冷嗎?坊間流傳的「食物溫熱表」,把西瓜、奇異果、橘子等列為寒系食物,並提醒體寒者要少吃。然而,現代營養學又叫我們要多攝取水果中的營養素,到底聽誰的才對?

營養師蔡正亮指出,傳統觀念上,中醫認為藥食同源,因此將食物分成「寒」、「涼」、「平」、「溫」、「熱」。若以現代的營養科學觀,則是著重食物的營養價值,如維生素、礦物質及膳食纖維,以及天然植化素如類胡蘿蔔素、花青素等。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他表示,這兩者分類完全沒有關聯!若是每餐都要考量食物寒、涼、溫、熱性,來決定攝取的多寡或頻率,就並非均衡飲食的健康原則了!舉例來說,多數的堅果類,如瓜子、杏仁、葵瓜子、芝麻等幾乎被認是熱性食物,老一輩會認為,體質熱躁、容易上火者,要少吃為宜。

然而從營養師的觀點來看,這樣十分可惜!蔡正亮指出,堅果種子可提供良好的必須脂肪酸,特別是「Omega 3系列的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如:alpha-次亞麻油酸及天然的維他命E。膳食纖維也不錯,成人應該鼓勵每天吃一份不調味、不加工的堅果種子。

▲喜涮涮羊肉爐餐點。(圖/記者華少甫攝)

▲羊肉爐添加薑、麻油去羊騷味,也能進補。(圖/ETtoday資料照)

另外,體質虛寒的人,也常聽長輩說勸「冬天要多進補。」例如要多吃香辛食材,如辣椒、胡椒、薑、蔥、蒜等熱性食物。蔡正亮表示,中醫的膳食觀念與營養科學是不同的領域,其中仍有些穿鑿附會的說法。

蔡正亮說明,中醫在定義上,決定寒系或熱系,是看這些食物吃進身體後,身體自然產生的反應,身體生熱,覺得暖活,自然就被認為是熱性食物了。但這些調味料通常會被烹調、加熱成料理食用,以致吃完後,身體產熱、達到暖活作用,如藥膳鍋、人參湯,會添加麻油、入米酒烹煮,酒精有促進微血管舒張的作用,當然能讓手腳不再那麼冰冷。

而民眾所熟知的多數水果,如西瓜、芭樂、木瓜多是生食或冷藏後食用,打成果蔬汁後,也是冷飲居多。炎熱的時候,食用這些食物後自然產生一種消暑感受,而水果水分居多,多少也有解渴的作用,因而有體質躁熱者多吃寒系食物來降火氣的說法。

▲▼水果,西瓜,份量,碗。(圖/翻攝自pixabay)

▲夏天常見的西瓜,水份多汁能降火。(圖/翻攝自pixabay)

蔡正亮也提醒,食物的四性分類,並未按照食物本身所含的營養素密度來考量,需注意營養均衡的問題。若覺得身體手腳冰冷,要補充熱量。以現代生理學來說,食物的三大營養素(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以蛋白質產熱效果最高,可多加利用。

諮詢專家/蔡正亮營養師/現經營《蔡營養師的大搜查線》粉專,並著有《營養師教你不用怕》一書,補充營養冷知識!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