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吃內臟...手腳長出「痛風石」!嚴重侵蝕骨頭、腎衰竭

▲▼紐澳良風味海鮮盤一次可吃到4種海鮮。(圖/記者陳建竹攝)

▲內臟類食物尿酸物質高,吃多容易引起痛風。(圖/時報出版提供)

記者謝承恩/綜合報導

小心痛風發作!當吃多高普林食物,血中尿酸濃提增高,會在手指、手肘、腳踝等關節,長出「痛風石」,專家指出,不去理會這些尿酸結晶,還可能會產生急性、慢性痛風性關節炎,導致關結侵蝕、退化,甚至引發腎衰竭!

足踝外科名醫朱家宏於《自己的腳痛自己救》一書中指出,痛風性關節炎跟「風」一點關係也沒有,而是一種新陳代謝性的疾病。由於尿酸的物質多來自普林──存在於每個細胞核中,因此細胞核含量大的食物,比如種子類、內臟類所含的普林當然也會比較高,所以吃下這些食物後,人體將普林代謝為尿酸,血中尿酸就會升高,形成痛風。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此外,由於尿酸生成的來源不只是食物,一部份來自於身體自然的代謝。因此就算都不吃含普林的食物,尿酸在人體血液中還是會有一定的含量。正常的情況下,尿酸是溶解在血液中,但是當血液中尿酸納過高、人體無法正常代謝,就會解析成結晶,形成「痛風石」。

▲▼《自己的腳痛自己救》。(圖/時報出版提供)

▲腳指關節形成痛風石,切開傷口流出的液體猶如石灰水。(圖/時報出版提供)

然而,痛風石並不像我們一般所想像的「石頭」,反而比較像粉筆,硬度也差不多,碾碎後就像粉筆灰一樣,常常會沈澱在關節部位,就是痛風性關節炎。痛風石就像「骨頭裡的粉筆灰」;往往一切開傷口,痛風石就會像石灰水一樣地流出來。

那為什麼尿酸結晶會特別容易沉澱在手指、手肘、腳踝、腳趾、膝蓋等關節部位呢?這是由於關節體溫較低,就像將糖放進冰水中攪拌半天也無法溶解的原理一樣,所以不只是關節,只要是人體末端體溫比較低的位置,都有沉澱的可能,例如耳朵、腳底板、屁股......等。我曾有位病人的耳廓長滿一粒粒白色的尿酸結晶,好像青春痘一樣。

痛風性關節炎以往被稱為「帝王病」、「富貴病」,隨著時代進步,現代人飲食改變,痛風不再是貴族的專利,不但愈來愈普遍,罹患的年齡層也逐年降低,甚至國中生便有症狀產生。痛風性關節炎大致上可分為急性痛風發作與慢性高尿酸血症兩種,針對兩者的不同,治療方式也有所區隔。

▲▼膝蓋,爬山,登山,行走。(圖/翻攝自pixabay)

▲痛風性關節炎會不斷侵蝕骨頭,造成關節退化。(圖/翻攝自pixabay)

針對慢性患者通常會給予降尿酸的藥物,但這類藥物用在急性期,不但無法解決急性發炎所產生的疼痛,還可能造成血液中尿酸值波動更加劇烈,反而使病情加重。

所以,痛風必須先認清病症的屬性本質才能對症下藥,也才不會因為一時疼痛消減,便錯估痛風性關節炎的嚴重性,放任這骨頭裡的粉筆灰繼續無警覺性地侵蝕關節。等到你發現時,可能已經造成關節退化,甚至引發腎衰竭,因此絕對輕忽不得。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