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榮精神醫學部社區復健精神科主任李正達示範「重複經顱磁刺激(rTMS)」治療。(圖/記者洪巧藍攝)
記者洪巧藍/台北報導
憂鬱症患者中約有25%屬於經藥物治療仍成效不彰的頑固型憂鬱症,因為情緒無端的低落、異常焦慮無法集中精神,嚴重影響生活。國內在今年4月通過「重複經顱磁刺激(rTMS)」用於治療成人重度憂鬱症,可進行該術式的台北榮總今(1)日表示,這項治療無侵入性、無需麻醉,僅使用磁波誘發微小電波來重複刺激功能低下的腦區,連續兩週後約有50%患者情緒有所改善。
北榮精神醫學部社區復健精神科主任李正達指出,目前一般的憂鬱症治療方法以藥物治療為主,但仍有些患者治療超過一年,使用了兩種以上的抗憂鬱劑並合併認知心理等治療仍效果不彰,被稱為藥物治療頑固型憂鬱(MRD)。一份長期追蹤研究顯示,MRD患者和其他程度較輕的憂鬱症患者相較,精神科住院、自殺或者內外科住院等預後最差。
李正達表示,研究指出,藥物反應不佳的憂鬱症患者,腦部特定腦區(如前額葉)會出現一致性的性功能低下,相關腦部迴路功能也跟著變化,以前額葉功能異常來說,會出現的不只情緒低落,還會有判斷力、抗壓力下降,無法控制脾氣、處理事務等情況出現。這個發現也將治療朝向將功能低下的腦區來活化、興奮發展,而重複經顱磁刺激就可以達成這樣的效果。
李正達指出,此術式透過微弱的微小電波重複刺激功能低下的腦區,每次30分鐘,連續治療兩週之後,約有50%到60%患者的情緒改善一半以上;治療4週以後,普遍情緒改善反應會更加的理想。一般而言效果平均可以維持達半年,若經評估有需要可再進行治療,而依照患者本身情況,有些甚至可以不用服用藥物,而需要合併口服藥物的患者,用藥的數量也會大幅減少、單純化。
相較於過去電療可能的麻醉風險以及記憶力損傷副作用,該術式不但不用麻醉、非侵入性也不用住院,根據接受治療的患者描述,僅少數會有輕微、暫時局部不適,如感到刺刺麻麻等刺激感;另也有少部分癲癇可能性,也因此,包含有癲癇病史、酒精成癮以及其他容易誘發癲癇狀態的藥物、疾病、腦部損傷者,或者是腦部有金屬植入物如電子耳、心臟節律器等被列為禁忌症。
李正達表示,美國FDA早在2008年就通過重複經顱磁刺激治療可用於藥物反應不佳的憂鬱症患者,台灣則在2018年4月通過,目前台灣臨床上可以進行這項術式僅有台北榮總精神部,另有許多醫院正在接受訓練,預估不久後患者可以在全台各地接受治療。然而這項治療尚未獲得健保給付需要自費,每次療程花費約在5萬元上下。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