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瓣膜修補死亡率低 但血管「不定時炸彈」醫師也難防

▲▼防檢局副局長施泰華。(圖/翻攝施泰華臉書)

▲防檢局副局長施泰華。(圖/翻攝施泰華臉書)

記者嚴云岑/台北報導

農委會防檢局副局長施泰華26日上午進行心臟修補手術時發生主動脈剝離,經一夜搶救,不幸於今(27)日上午離世,享壽60歲。心臟外科醫師表示,心臟瓣膜修補手術死亡率在5%以下,但若合併主動脈剝離,死亡率就會大幅增加,台灣只有零星個案,發生率應不到1%。

萬芳醫院心臟外科主治醫師張得一表示,若患者出現瓣膜逆流、狹窄,影響到心臟功能,就需開胸做修補手術,此時會在主動脈接上體外循環,若病患本身有高血壓或粥狀動脈硬化等疾病,血管會變得較無彈性,也有可能發生主動脈剝離症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主動脈剝離就像手術中的不定時炸彈。」張得一表示,醫師在手術前只能知道患者是否有動脈硬化問題,但無法預測是否會突然發生剝離,但能確定的是,無論在手術中或日常生活,只要一發生剝離,就十分危險,特別是發生在「升主動脈」位置,因靠近心臟,48小時死亡率接近5成。

心痛,心絞痛,心臟病。(圖/達志/示意圖)

▲心臟瓣膜修補死亡率低,施泰華「奪命炸彈」醫師也難防。(圖/示意圖/達志影像)

張得一提到,在進行心臟修補手術時遇到主動脈剝離,通常會透過體外循環置換主動脈,但若剝離到冠狀動脈,容易併發心肌梗塞,「通常很難救回」。而每個病患在發生當下動脈損壞程度不一,只能靠醫師隨機應變施救。

最後,張得一提到,大部份主動脈剝離並非發生在手術中,中老年、有粥狀動脈硬化疾病,或者高血壓患者都是高危險群,民眾平時應該做好三高控制,才能將疾病風險降到最低。

相關新聞:

心臟手術大出血 農委會防檢局副局長施泰華離世

主動脈剝離就像「水庫破洞」 強行止血全身器官跟缺氧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