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歲男高中生「吃東西就吐」 胃鏡一照早已成4期癌

胃出血、嘔吐。(圖/達志/示意圖)

▲17歲男高中生「吃東西就吐」,胃鏡一照早已成4期癌。(圖/示意圖/達志影像)

記者嚴云岑/台北報導

胃癌早期症狀不明顯,有7成患者發現時已是晚期,基本撐不過一年。台北榮民總醫院腫瘤醫學部趙毅主任觀察,近年來胃癌患者有年輕化趨勢,他近日收治一名年僅17歲的高中生「一吃東西就吐」,照胃鏡確診第四期胃癌,腫瘤在胃與十二指場交接處,目前仍在接受化學治療。另有一名23歲的男性,在22歲前後確診胃癌,用完三線藥物,仍在一年半後喪命。

趙毅表示,胃癌腫瘤可依「靠近食道」與「靠近十二指腸」區分,亞洲人以胃底癌居多,可能與抽菸、幽門桿菌、愛吃醃漬食物有關,這類患者吞嚥沒問題,但容易一吃就飽,然後把食物吐出來;西方人則以胃上端癌居多,可能與愛喝酒、喝完後催吐反覆刺激食道所致,患者對固體食物不耐,往往一吃就堵住。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17歲男高中生「吃東西就吐」 胃鏡一照早已成4期癌。(圖/記者嚴云岑攝)

▲胃癌二線治療中位數存活期為4至6個月。(圖/記者嚴云岑攝)

而這名17歲就罹癌的高中生,家族並無胃癌病史,平時飲食也很正常,小小年紀就罹癌,也讓他相當驚訝。

趙毅表示,目前國內胃癌治療仍以手術切除為主,但僅有3成可接受治療,術後5年仍有4成會再復發,多數患者需再接受化療,第一線藥物平均存活8至14個月,若不幸失敗,第二線則可續命4至6個,若還是復發,只剩下安寧治療或緩和性治療一途。

▲17歲男高中生「吃東西就吐」 胃鏡一照早已成4期癌。(圖/記者嚴云岑攝)

▲台北榮總趙毅醫師、陳明晃醫師與60歲胃癌患者陳女士及丈夫合影。(圖/記者嚴云岑攝)

「不過,今年新通過的癌症免疫療法可提供患者新選擇。」趙毅提到,該項藥品在台灣、日本、韓國進行的第三期臨床試驗顯示,患者一年存活率可近3成,對治療有反應的患者,藥物持續反應率可達10個月左右,約有10.2%患者在接受免疫療法後,腫瘤逐漸縮小,一年的存活率也比原本化療增加1成以上,但也有1.5%患者會出現腹瀉、疲倦、食慾不振等後遺症。

趙毅表示,根據衛福部最新統計,國內胃癌發生率在十大癌症中佔第7位,死亡率卻列居第6位,每年發生人數約3、4000人,儘管排名與10年前相比已有下降,「但並非罹癌人數減少,而是其他癌症竄升太快。」由於胃癌早期症狀易與胃潰瘍、胃食道逆流混淆,建議相同症狀出現2週以上者,盡快就醫檢查。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