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症妄想累垮全家,非主要照顧者「3不原則」要做到。(圖/桃園市政府提供)
記者嚴云岑/台北報導
前嘉義市代理文化局長房婧如,在95歲失智父親過世後,集結照顧經驗出版了《華香散處ᅳ49天安寧照顧的生命回顧》,並將售書所得30萬元捐贈給台灣失智症協會。房婧如的哥哥房孝如也在活動中分享非主要照顧者的「三不原則」,教導如何避免失智症的妄想幻覺讓家庭成員筋疲力竭,導致家庭分崩離析。
失智症將是台灣不能避免的社會問題。最新統計顯示,台灣失智症人口在2017年底已超過27萬人,相當於嘉義市的人口,20年後恐增加一倍,40年後更可能突破85萬人。
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長賴德仁表示,失智者不單只是失去記憶,通常還伴隨著逐漸失序的問題行為,讓照顧者身心俱疲。由於有超過5成的失智者都是由家人照顧,協會將於政府共同努力,協助家庭照顧者能獲得照顧訓練及支持服務,讓失智者都能安心在原來設生活的社區中,獲得有尊嚴、完善的醫療及生活照顧。
▲房婧如哥哥分享非主要照顧者的「三不原則」。(圖/台灣失智症協會提供,下同)
房孝如12日出席捐贈《華香散處》書款捐贈活動時提到,自己長期在北部工作,因距離因素未直接承擔照顧責任,在父親失智後期,因疾病猜疑,導致父子之間的摩擦。父親過世後,他以自身經驗歸結出非主要照顧者的「三不原則」:不過度補償、不過度自我膨脹、不要搞錯對象。
房孝如進一步解釋,不過度補償是指,不要以虧欠、愧疚的心態去照顧,否則會讓原本的照顧情境陷入困境;不過度自我膨脹則為不要用自以為是的態度去指導照顧方式;不要搞錯對象係指不要僅關注失智者的需求,更重要的好好關心主要照顧者,肯定主要照顧者的貢獻,以免你一言、我一語,導致整個家庭分崩離析。
▲房婧如捐出《華香散處ᅳ49天安寧照顧的生命回顧》給台灣失智症協會。
房婧如去年退休後即全心投入照顧失智父親的工作,最後選擇居家安寧,陪伴95歲老父親有尊嚴地走完人生最後一哩路。她的《華香散處ᅳ49天安寧照顧的生命回顧》一書,就是以日記的記述方式,紀錄「10年失智陪伴,49天安寧照顧」回憶失智父親曾有的青春與苦痛。
在書籍出版3個月之際,房婧如選擇將30萬元所得捐贈給台灣失智症協會,希望盡一己之力,讓大家都認識失智症,並重視這疾病對個人、家庭及社會所產生的衝擊,共創失智友善社會。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