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腸病毒的方法為勤洗手。(圖/記者張一中攝)
記者嚴云岑/台北報導
腸病毒自7月中旬進入流行期,但疫情至今未有大幅上升。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腸病毒歷年年都在6月達到高峰期,今年受到3項因素影響,導致高峰期後延,推測會在10月底、11月初才會拉警報。雖然腸病毒已連續5週呈現小幅上升,但上週門急診就診人次仍達1萬5290人,另有4例EV71型確診個案,顯示社區仍有病毒活動,民眾不可掉以輕心。
羅一鈞表示,今年腸病毒累計9例重症(含1例死亡),3例感染克沙奇A6型、克沙奇B3型及伊科病毒5型各2例,克沙奇A2型及腸病毒D68型各1例。上週雖無重症病例,但仍新增4例EV71型陽性個案,分別為北部1男3女,年齡落在1~6歲,是因口腔有水皰、發燒、手腳起紅疹被家長帶往診所確診,所幸皆獲妥善控制。
羅一鈞提到,腸病毒傳染力極強,5歲以下嬰幼兒為腸病毒重症高危險群,大人工作返家請務必先更衣,摟抱、餵食嬰幼兒前,亦應以肥皂正確洗手。嬰幼兒如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應在家休息並避免與其他幼兒接觸,以降低交叉感染的機會。
▲「3大因素」推遲高峰期,「腸病毒」預計10月拉警報!(圖/記者嚴云岑攝)
至於今年高峰期往後延的原因?羅一鈞表示,去年秋冬疫情較晚結束,下一波疫情需間隔3~6個月才開始。加上家長與老師對防範意識提高,都是可能因素,但最主要的原因,他認為是今年氣候異常,春天太冷、夏天太乾,不利喜濕熱的腸病毒生存。
根據疾管署統計,今年流行病毒仍以克沙奇A型最多,但社區仍持續有EV71型活動。由於腸病毒重症病程發展快速,羅一鈞提醒,民眾一旦發現嬰幼兒出現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重症前兆病徵,應儘速送往醫院接受治療,以免造成憾事。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