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疼痛原因可能是腫瘤壓迫、治療的副作用或是併發背痛、關節疼痛等。(圖/達志示意圖)
記者趙于婷/台北報導
一名乳癌病患手術後的荷爾蒙治療帶來關節痠痛的副作用,一直都靠嗎啡減少疼痛,甚至一度想放棄治療,甚至陷入重度憂鬱。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疼痛照護中心主任陳瑞源表示,國內癌症病患約30萬人左右,臨床常見有人術後疼痛指數高達十分,研究顯示,台灣癌痛患者約有42%疼痛未獲得治療,平均存活率恐減少3.6年。
陳瑞源進一步提到,癌症疼痛原因可能是關節疼痛、腫瘤壓迫、治療的副作用或是併發背痛等,患者抗癌常只專注在疾病本身卻忽略疼痛其實也需要治療,根據刺胳針期刊發表的研究指出,重度疼痛癌患的中位存活期(27.24個月)相較無痛患者少44個月(70.83個月),顯見疼痛不僅是影響預後的指標之一,良好的疼痛治療更可以提升存活期。
▲新光醫院即日起舉辦抗痛週至26日。(圖/新光醫院提供)
癌症術後的疼痛,從痠痛、刺痛到麻痛等不同型態,對病患身心都是一大挑戰,陳瑞源指出,國外早把疼痛治療視為癌症治療的重要一環,疼痛若不治療,恐嚴重影響精神狀態、疲勞感、食慾、睡眠和日常活動。而在治療方面,陳瑞源表示,目前有類鴉片口服止痛藥、介入性疼痛治療或物理治療,大約可控制70~90%的癌症疼痛,疼痛除了可在術後使用自控止痛藥物,也可依不同手術需求在術前使用神經阻斷術,在控制疼痛神經附近注入藥物先阻斷來疼痛覺。
此外,台灣疼痛醫學會也特別與台灣全癌症病友連線、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合作組成「抗痛志工大聯盟」,去年底已完成全台184位抗痛志工培訓,今年更預定與多家醫院共同推動抗痛衛教。而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即日起至26日展開抗痛週,民眾可索取抗痛衛教單張,志工會透過疼痛臉譜小卡協助評估,就可進一步於就診時向醫師準確表述疼痛指數。
★圖片為版權照片,由達志影像供《ET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台未經達志影像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