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隔夜菜、菜尾易罹大腸癌 你該知道的「驚腸4作息」


▲台灣癌症基金會針對大腸癌友調查發現,近八成大腸癌患者罹癌前有「驚腸4作息」。(圖/達志示意圖)

記者趙于婷/台北報導

台灣癌症基金會針對大腸癌友調查發現,近八成大腸癌患者罹癌前有「驚腸4作息」,包括飲食、工作、睡眠與排便習慣。基金會執行長暨萬芳醫院研究副院長賴基銘表示,近年國際研究發現不正常作息影響腸胃菌相確實與大腸癌有關聯,基金會調查更發現,有73.1%的大腸癌友在罹癌前,一周內有二次以上反覆加熱剩菜剩飯的習慣,而四次以上的則有38%。

基金會向108位大腸癌友針對罹癌前的生活作息進行調查,發現大腸癌友分別都有「餐不定食、睡眠不足、過勞工時和排便不順」。有79.6%癌友表示,癌前飲食習慣中,有著經常吃宵夜、用餐時間不固定、跳過一餐不吃或者用餐過量,而65.7%一周會有三天以上熬夜、睡眠時間不固定或超過30分鐘入睡的問題。


▲要提高高纖的攝取量。(圖/台灣癌症基金會提供,下同)

另外,有43.8%表示罹癌前的職業需要經常加班,且其中有52.2%的癌友表示平均加班時數達3小時以上。而近四成癌友二至三天甚至六天以上排一次便,而參考布里斯托大便分類法1評估,有55.7%癌友發現癌症前出現便秘或常有腹瀉的情況。

賴基銘強調,用餐不定時、愛吃油炸、喜吃肉、收菜尾都是調查中發現的日常飲食特徵。有45.8%發現罹癌前早餐的用餐時間不固定,39%則是晚餐,甚至有將近一半會跳過早餐不吃,而跳過中餐不吃的情況也高達30.4%,更有48.1%常吃油炸、燒烤等較油膩的食物、53.3%肉類攝取要比蔬菜多。

台灣癌症基金會營養師鄭欣宜表示,用餐不定時會破壞腸胃道菌叢數平衡;而吃油炸、燒烤等較油膩的食物及反覆加熱後的菜尾都會增加大腸壞菌數量。也建議民眾盡可能飲食規律,減少紅肉、菸酒的攝取,並且在均衡飲食的前提下,選擇定期補充好菌(例如優酪乳)與膳食纖維。


▲平時要攝取足夠的蔬果。

賴醫師表示,改變腸道菌叢,讓好菌多過壞菌,有助於降低腸漏症、大腸癌及其他發炎性大腸疾病等風險,而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從飲食方面著手。這次調查中也發現有88.9%癌友在發現癌症前每日蔬菜不足三份攝取量,74.1%每日水果攝取不到二份,此外也有50.9%每天除白飯和麵條等精緻食物外,每日全榖根莖類主食攝取不到一份。

鄭欣宜建議民眾飲食均衡之外,可以用補充好菌的方式,透過保腸保胃、通過國家健康食品認證的優酪乳搭配日常飲食口味調整為清淡、低油、多蔬果的烹調,讓好菌與蔬果中的高纖成分來保護自己的腸道健康。

【正腸3步驟】
1.多吃蔬果,少紅肉
飲食均衡、用餐定時,減少高油烹煮習慣與紅肉的攝取,提高纖維與蔬果攝取量。

2.菌相平衡,補好菌
提高排便順暢度,攝取促進腸道蠕動的食物(例如優酪乳、高纖維質食物),減少糞便停留腸道的時間,降低壞菌與毒素影響的機率。

3.主動篩檢,勤運動
無論是否有大腸癌或大腸瘜肉家族史,鼓勵五十歲以下年輕民眾主動提早進行大腸癌糞便潛血篩檢,並養成運動333習慣(每周運動3天、每次運動30分鐘以上、平均心跳每分達130下以上)。

★圖片為版權照片,由達志影像供《ET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台未經達志影像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