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間謠傳「草本養身」?毒物科醫師提5種常見中毒植物


▲台北榮總臨床毒物科主任楊振昌。(圖/記者趙于婷攝)

記者趙于婷/台北報導

現代人養身風氣盛行,網路上經常流傳「天然草本養身、藥補不如食補」等觀念,但食藥署食品組許朝凱副組長指出,台灣幾乎每年都會發生民眾採食野蕈引起中毒,更有人食用俗稱減肥菜的「守宮木」導致死亡的案例,而台北榮總臨床毒物科主任楊振昌也提出較常見的菇類、曼陀羅、守宮木、豆薯和番瀉5種常見中毒植物。

楊醫師指出,臺灣地區已知的有毒蕈類至少有29種,最常見的是「綠褶菇」中毒,誤食率約有4-5成,綠褶菇的腸胃毒素除了會造成上吐下瀉,蕈類複雜的毒性也可能導致肝、腎、中樞神經、胃腸道及其他器官中毒;其中也以含毒傘毒素(amatoxin)的蕈類毒性最強,致死的個案也最多。

而俗稱「醉藤」的曼陀羅容易和仿間宣稱具有治療癌症、除溼解毒療效的「醉魂藤」搞錯,過去就有人喝了50ml的醉藤汁後出現意識改變、血壓上升、心跳加快等症狀,因此懷疑是草藥中毒引起的抗乙醯膽鹼症狀。


▲綠褶菇。(圖/楊振昌醫師提供,下同)


▲醉魂藤(左)和俗稱醉藤的曼陀羅(右)容易搞混。

另外,過去有一段時間風行吃俗稱減肥菜的「守宮木」,但楊醫師指出,當時就有百位婦女食用後造成肺部傷害,更有插管、肺部移植和死亡案例。而在台灣很常見的「豆薯子」仿間宣稱有生津止渴、降血壓和解酒毒功效,楊醫師說明,豆薯的「塊根」其實是可食用的部位,但豆薯的種子及莖葉都含有「魚藤酮」,魚藤酮的毒性會造成細胞無法呼吸,最嚴重會造成植物人或腦缺癢死亡。

而常被拿來當瀉藥使用的「番瀉」若是持續3-5個月高劑量服用,可能會造成腸子變黑,甚至肝衰竭。楊醫師強調,番瀉造成的肝傷害主要與植物萃取物中的蒽醌衍生物有關,根據已發表案例的臨床特徵,蒽醌衍生物cascarosides(cascara)及烴基蔥醌(hydroxyanthraquinone)都被認為可能與引起肝傷害有關。


▲豆薯子。

楊醫師提醒,很多民眾食用不明植物或草藥後出現身體不適都誤以為是身體在排毒,但其實可能是真的中毒,若症狀很嚴重,要保留檢體並盡速就醫。另外,有關是否可供為食品使用的原料,可由食藥署網站(http://www.fda.gov.tw)首頁/業務專區/食品/食品業務資訊查詢連結/「可供食品使用原料彙整一覽表」項下查詢。




▲守宮木。(圖/翻攝維基百科)


▲番瀉葉。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