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衝擊經濟,醫界憂心影響民眾小病不敢就醫,掛號資料照。(圖/記者湯興漢攝)
記者洪巧藍/台北報導
美國總統川普對等關稅政策衝擊全球經濟,下一階段不排除朝藥品產業下手,國內藥界憂心後續可能有缺藥、藥品價格上漲等問題。而醫療層面也可能受到影響,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周慶明表示,關稅政策恐導致經濟蕭條,短期精神科方面的就醫增加,長久下來民眾長期收入減少,不排除會有節省醫療費用,想著「小病忍耐就好」而不去看醫生等就醫行為改變。
關稅政策讓全球股市劇烈下跌,台股也重挫,4月7日大跌逾兩千點,連台積電也跌停,不少人資產大幅縮水,股民甚至自嘲得要睡公園。
周慶明表示,各界都很焦慮,因為相關政策恐讓外銷廠商訂單變少、經營困難可能裁員,民眾收入變低,整體陷入經濟蕭條,醫療層面憂心民眾可能會因為長期收入變少得節省花費,減少看診方面的支出。
過往民眾是小病往大醫院跑,逛醫院等行為受到詬病,周慶明直言,如果經濟狀況持續不好,恐怕會影響到民眾就醫習慣,近期急性問題可能是因為經濟壓力大,精神科、心理方面就醫增加,但是後續卻可能是「小病忍耐不去就醫」,但這個需要長期觀察。
民眾就醫減少,基層診所可能首當其衝,周慶明無奈表示,即使物價、工資等都持續上漲,診所卻一向不太敢漲掛號費。他說,雖然去年衛福部解除掛號費上限,但鄰近診所互相牽制,一漲讓病人不來,反而成為隱形上限,以他自己診所為例,150元掛號費已經收了10幾年;加上健保給付高度管控影響收入,醫療端壓力恐怕更大,醫界已經研擬爭取掛號費相關稅率減免。
針對藥品影響,台灣醫藥品法規學會理事長、前食藥局長康照洲昨日受訪時表示,目前評估提高關稅不至於造成缺藥,但美國產製藥物的成本提高,恐讓價格上漲,這才是問題所在,政府應儘速盤點清單釐清哪些藥物屬於美國製造,並且尋求歐洲等其他替代來源。
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指出,如果進到美國的原料關稅提高,製造成本就會提高,也會反映在藥物成品售價上,到時若健保的支付價格是低於該藥品的成本價,這個藥品就有可能退出台灣。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