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璋醫師示範電燒導管。(圖/台北榮總提供)
記者嚴云岑/台北報導
50多歲林先生,因胸悶、胸痛就醫,發現心臟血管嚴重堵塞,接受心臟繞道手術後又因缺血性心臟病反覆產生心室頻脈造成心跳停止,只能靠經體外電擊及心肺復甦術恢復心跳,更因心室頻脈仍不斷發生,需使用葉克膜維繫生命。台北榮總醫療團隊於3月18日施行「心臟電氣燒灼手術」徹底解決心律不整問題,約一周後轉出加護病房,術後兩個月追蹤復原良好。
台北榮總心臟內科醫師林彥璋表示,心律不整分為多種類型,其中以「心室頻脈」的致命性最高。「心室頻脈」的發生原因又以「缺血性心臟病」、「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變」、「布魯格達症候群」居多。缺血性心臟病之心室頻脈好發於35歲以上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變頻脈和布魯格達症候群則好發於20-50歲之青壯年,且均以男性居多,後者更為亞洲男性發生猝死之主要原因之一。
▲心臟內科林彥璋醫師(右)與 鐘法博醫師。(圖/台北榮總提供)
台北榮總心臟內科醫師鍾法博也說,心室頻脈臨床症狀包含易昏厥、胸悶、心悸等等。除了未明原因的心室頻脈外,其他多因心臟結構產生病變或先天性離子通道異常所導致。危險因子有心肌梗塞、心臟功能不全、有過昏厥病史、或猝死的家族史等。目前因醫療進步,病人發生心室頻脈被救回的機會顯著增加。
臺灣地區每年約有450~500人因猝死或心室頻脈需要安裝植入性心律去顫器。植入性心律去顫器惟僅給予暫時性的心臟去顫,並未真正治療及預防心室頻脈,病患仍隨時暴露於致死性風險中。因此,電燒手術將電極導管經血管送入心臟腔室特定部位,釋放射頻電流造成局部心肌組織壞死,達到去除心室頻脈的目的。
▲醫療團隊與病患夫妻合影。(圖/記者嚴云岑攝)
由陳適安教授領導的北榮「心律不整團隊」,自1999年至2015年,已為84名患者進行「心臟電氣燒灼手術」,其中更有16名為猝死率極高的「布魯格達症候群」,患者平均追蹤2~4年,存活率高達95%以上。
北榮團隊於今年3月連續2天,對9位致命性極高的患者,進行心室頻脈電燒手術示範,吸引國外一百多位醫療人員前來觀摩學習;5月初更在美國心律醫學會發表20篇心室頻脈的相關研究。院方表示,北榮在心室頻脈的電燒技術及相關研究,結合影像學、醫工軟體、定位儀等先進設備,希望透過此醫療技術,真正讓台灣的心室頻脈病患,免於發生猝死的風險,獲得更完善的治療。
讀者迴響